-->
巴丹死亡行军-抖音百科
巴丹死亡行军,(英语:Bataan Death March[7];日语:バターン死の行進[8]),是第⼆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对菲律宾巴丹半岛投降的美菲战俘实施的一系列暴行。[4][5]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开始入侵东南亚。同年12月8日,日军本间雅晴中将指挥第14军进攻菲律宾,经过五个多月的战争,日军于1942年4月9日击败菲美联军并攻占巴丹半岛,之后日军强迫约七万多名战俘徒步前往奥德内尔战俘营,行军全程为期5天、长达106公里。期间战俘⼀路上被给予的粮食和水极少,⼤多数伤员和病患皆未获得妥善照顾,许多战俘还受到日军士兵的虐待,而无法行军的战俘则遭其以射杀或被刺刀刺死。因高温、饥饿、疾病,和日军的残杀,路途中超过15000名美菲战俘死亡[4][5](一说是17,000多人[9])。此外日军还于1942年4月11日在潘廷岸河岸屠杀投降的菲律宾第91步兵师,总计约三百战俘被日军杀害。[10]到达奥东纳尔战俘营的战俘剩下5.4万人,有1.7万多人(一说1.5万人)因饥饿、疾病、遭毒打和枪毙死在途中,其中大约有650人是美国战俘,菲律 宾战俘达16500多人。[9][4]战俘进入奥东纳尔战俘营后,由于饥饿和医疗卫生条件有限,大多数患上疟疾、痢疾、登革热、白喉、白血病、坏血病等疾病。[11]1944年1月27日,美国陆军部根据美国空军上尉威廉·戴斯(William Dyce)等幸存者的证词发布了长篇新闻稿,并于三天后被《芝加哥论坛报》等媒体刊登。[12]不久美国国务院向日本提出正式抗议,指责其暴行违反《日内瓦公约》。[13] “巴丹死亡行军”是日军在亚洲战场犯下的暴行之⼀,日本投降之后制造“死亡行军”的山下奉文、本间雅晴被远东军事国际法庭处以死刑。[6]为纪念“巴丹死亡行军”的死难将士,美国新墨西哥州建立“巴丹纪念博物馆”和“巴丹死亡行军纪念碑”,[14][15]并发起“巴丹死亡行军纪念游行”活动,[16]菲律宾方面也建立英勇神殿和卡帕斯国家神社以示缅怀。[17][18]2009年5月30日,日本驻美国大使藤崎⼀郎代表日本政府向73名幸存战俘道歉。[19] 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