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红

偶氮类染料
苏丹红(英文名称:Sudan red),又名苏丹,亲脂性偶氮化合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染料。[1][2]苏丹红为暗红色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油脂、矿物油丙酮[2][3]
苏丹红主要包括Ⅰ,Ⅱ,Ⅲ,Ⅳ四种类型,其化学成分中含有一种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结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脏和肾脏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苏丹红归为三类致癌物。[1][2]苏丹红不可作为食用色素,而常作为一种工业染料,广泛用于溶剂、机油、蜡、汽车的增色和鞋、地板增光等方面,还可以用于焰火礼花的着色。[5][6][7]

相关历史

1856年英国有机化学家铂金(W.H.Perkin)用络酸氧化含杂质的苯胺盐,制成苯胺紫染料,并于当年取得了专利,它是最早的合成染料。1858年,法国格里斯(J.P.Greiss)发现了苯胺的重氮化反应,并制备了第一个偶氮染料-苯胺黄。1896年科学家达迪将苏丹红Ⅰ(1-苯基偶氮-2-[nài]酚)命名为“苏丹红”并沿用至今。[2]
1995年,“苏丹红”就被确认为致癌物,欧盟和其他一些国家已开始禁止其作为食用色素。[8]1996年,中国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明文禁止用“苏丹红”作为食品添加剂。[8]但由于其染色鲜艳,有些国家在加工辣椒粉的过程中还容许添加苏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