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科(学名:Palinuridae),十足目龙虾科节肢动物的统称,其下有12属60种;[b][2]作为体型最大的爬行虾类之一,该科动物有“虾中之王”的称号。[6]在亚洲地区被统称为龙虾,[5]又名龙头虾、虾魁,[3]没有鳌[áo],触角很长;[1]两性皆不具第一腹肢。[12]龙虾科动物为名贵的水产品,因肉富含营养成分且可入药使用,[13]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5]2020年全球捕捞上岸量为13.6万吨。[14] 龙虾科物种在世界各大洋均有分布,多数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或温带的沿岸水域,少数靠近北极或南极深达1400米的海域。[8]该科动物一般栖息于高盐的海区中,[5]成年龙虾科动物的栖息地特点为,露出水面的岩石或珊瑚礁,或有海绵和软珊瑚聚集的大型凹地。[9] 在世界部分地区,龙虾以捕捞为主,少有养殖,其中巴西、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是捕捞量最大的三个国家。[14]此外,出于对野生种群的保护,棘刺龙虾被部分国家和地区列为禁止捕捞对象。[4]但在中国、越南等地,龙虾科动物是重要的近海增养对象,[15]主要养殖模式是,将捕获的野生虾苗通过人工饲养缩短生长时间,达到快速上市的目的。[12] 龙虾科中有55个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其中佛得角刺龙虾(Palinurus charlestoni)为近危(NT),棘刺龙虾(Palinurus elephas)为易危(VU)。[a]
根据化石记录,龙虾科下有6个属已灭绝,分别为侏罗纪地层中的Cancrinus、Palaeopalinurus和Palinurina、德国上白垩纪地层中的Eurycarpus、欧洲下白垩纪地层中的Astacodes,以及发现于英格兰、美国和斐济的始新世地层中的Archaeocarabus。[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