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座流星雨(Geminid shower[1]或Geminids[2])是辐射点在双子座附近的的流星雨,是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4]双子座流星雨的母体是法厄同小行星(小行星3200),它是已知第二个不是由彗星造成的流星雨,辐射点位于双子座β北河三附近。[5]双子座流星雨的成因是太阳照射导致法厄同小行星表面开裂,抛出尘埃物质形成尘埃带,地球经过时尘埃物质闯入大气层形成流星现象这一过程。[6][7] 双子座流星雨每年都可观测,特点是流量大且稳定,流星体速度中等较慢,色彩丰富,出现火流星机率大。其与象限仪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一起被称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既适合目视,也适合天文摄影的初学者进行拍摄。观测时期为每年12月4日至17日,极大期通常在12月13-14日,极大时每小时天顶流量可达到150颗左右。 双子座流星雨的科学观测记录始于1862年,[8][2]但早在1038年至1099年间,人类曾观测到14个火球,他们均可能来自双子座流星雨现象。[9][10]其母星法厄同小行星是一颗形状不规则直径大约5公里活跃的近地小行星,1983年首次被发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其列为“潜在危险”级别的小行星。[11][12][7]美国宇航局的红外天文卫星IRAS发现法厄同小行星的轨道与超级施密特摄影机拍摄的双子座流星雨轨道要素几乎重合,因此推断法厄同小行星应该就是双子座流星雨的母星。[13]2009年6月,法厄同小行星突然亮度增加,科学家们随即发现法厄同小行星出现了一条短尾,并以此研究了双子座流星雨的成因,质疑烘烤论。[14][15][9][10]根据帕克太阳探测器的数据,2023年的一项研究提出,双子座流星雨可能是由一颗彗星的灾难性解体形成的,除了法厄同之外,这颗彗星还形成了小行星2005 UD和1999 YC。[16][17] 发现与命名
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