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德赞

吐蕃王朝第37任赞普
赤松德赞(威利:Khri-sRong lDe-bTsan,藏语拼音:Chisong Dêzain,THDL:Trisong Detsen,742年~797年),又译[chí]松德赞,《新唐书》作“挲悉笼腊赞”。按照藏族的传统说法,[1]吐蕃王朝的第37任赞普[3],755年至797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吐蕃国势达到鼎盛,[2]并为藏传佛教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被尊称为“吐蕃三法王”之一。[4]赤松德赞王是第九世纪时,以建立藏传佛教而著称的西藏君主。西藏佛教徒均认为他是象征智慧的文殊师利菩萨之化身。[4]
赤松德赞十三岁时成为西藏秋嘉王朝第三十七代藏王。他上任伊始,任用尚结悉、尚息东赞、尚赞磨、论悉诺(又称达扎路恭,汉籍作马重英)“三尚一论”辅佐朝政,剿灭叛族臣及党羽,初步稳定吐蕃局势。755年中原内地发生“安史之乱”,屡犯唐境。757年唐蕃进行第四次和盟,为赤松德赞执政以来首次与唐和盟。广德元年(763年)赤松德赞联合南诏党项吐谷浑、回讫等部族,由吐蕃将领达扎路恭率20万联军攻入长安[2]赤松德藏曾与大食、孟加拉及唐室构兵,晚年颇致力于唐蕃和好,唐德宗建中四年,即公元783年,唐蕃会盟于清水县。公元797年卒。[5]
赤松德赞二十岁时他发心弘扬正法,从天竺(今印度)迎请堪布寂护入藏以树立圣教法幢。810年(金虎年)从天竺(今印度)迎请莲花生大士进藏。修建桑耶寺禅修、传法、翻译的重要场所,敕令贝若扎那等诸大译师、班智达,将显密正法如大海般作了翻译、弘扬。赤松德赞是莲师在西藏的上首弟子。赤松德藏撰著了《般若正量教诫论》及《十万大疏》等论典。[3]
赤松德赞的生母究竟是何人,目前为止尚有争议。有些藏文史料记载赤松德赞是王妃金城公主的儿子。但根据敦煌发现的藏文文献《大事记年》记载,金城公主于739年去世,而赤松德赞则在742年出生于札玛。敦煌藏文文献《赞普世系表》记载,赤松德赞是尺带珠丹与那囊妃芒波杰西丁所生的儿子。[2]

生平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