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氦闪-抖音百科
氦闪(Helium flash)是指在恒星演化过程中,中心区的氢全部烧尽或壳层的氢燃烧熄灭时,使氦聚变反应突然开始的现象。该过程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极大的能量,最终的结果是使太阳光度降低[4][5]。 中小恒星密度大到每个原子所占空间比原子本身还小时,原子壳层会受到破坏,形成了简并态的电子气。简并态的电子气压强与温度无关,但随密度增加而迅速增大。简并态的电子气传热性质像金属,使得氦核温度均匀,当温度上升到氦燃烧点,氦核区域都会发生反应,当核心温度达到108K时,会发生氦闪[3][6]。恒星发生氦闪以后,氦仍可以缓慢地燃烧。恒星氦闪的发生可以不止一次,因恒星在巨星区的位置来回摇摆[2]。 而氦燃烧壳层自身物质的产能率对温度的变化极度敏感,具有极强的热失控不稳定性,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极大的能量,而氦壳层的厚度太薄以至于它不可能大量吸收辐射能,故此时会发生壳层的氦闪[5]。 原因
核心氦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