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虚中

宋朝历史人物
宇文虚中(1079年-1146年),字叔通,原名宇文黄中,后被宋徽宗赐名为虚中,号龙溪居士,成都人。[2][1]宋朝爱国大臣、诗人。[2]
宇文虚中1109年(宋徽宗大观三年)进士及第,历任起居舍人、国史编修官等职。[4]靖康年间,宇文虚中负责与金人议和,任签书枢密院事,后因政治斗争被罢官。北宋灭亡后,宇文虚中被贬往韶州(今广东韶关)。南宋初年,宇文虚中前往金国担任使节,但被扣留并出仕金国。历任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等职,封河内郡开国公,被尊为“国师”。[7]1146年(南宋皇统六年),宇文虚中因涉嫌谋反被灭族,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肃[mǐn]”。其子赐姓赵氏[8][9][3]
宇文虚中现存作品主要见于元好问的《中州集》,收录诗文五十余首;《宋代蜀文辑存》,收录散文十余篇;以及《双流县志·艺文》(嘉庆版),载有五言诗、七言诗二十六首。[1]宇文虚中死后,无论是《金史》还是《宋史》,对他的描述均刻薄鄙夷。《金史》称宇文虚中之死是因其恃才轻肆女真贵族被以文字狱具其罪谋反而死,并且说宇文虚中死前的自辩之辞还害死了他的好友高士谈。《宋史》照抄了金人对宇文虚中之死的记载,未谈及其起义一事。宇文虚中在历史上的形象一度是叛国投敌的、变节迂腐的,李纲在《传言录》里对宇文虚中极尽讽刺,认为他在宋为官时毫无功劳,竟然还能屡次升迁,甚至直接抹杀了他在宋金谈判中的功劳。《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虽记录了欲劫金主失败被杀的事情,却认为失败原因是宇文虚中自己暴露。[1]

人物生平

早年仕途:文才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