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坟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墓地
八王坟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的墓地,大致位置为东起大望路西侧,西到郎家园,南边到醉公坟紧邻通惠河,北边约到建国路北侧(截至2007年)。因为阿济格在清朝初期开国诸王的排序中列位“八王”,所以民间一直称他的墓地为八王坟,并作为地名称谓一直延续至今(截至2023年5月)。[1][3][2]
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死后,阿济格欲承袭摄政王位,被以篡权的罪行幽禁。顺治八年(1651年),阿济格要放火烧毁监房,被赐死。[4]顺治帝按亲王“级别”在京城东郊赐予阿济格墓地一处,占地约150亩(截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1][2]乾隆十一年(1746年),清廷开始重修八王坟,重修后的八王坟有了宫门、享殿、宝顶和墙圈,并立有当年康熙皇帝敕建的两方驮龙碑。在民国初期,阿济格的后人就将八王坟的宫门、享殿拆除,卖了砖瓦木料。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八王坟被彻底铲平。八王坟区域先是建了日本人的伤兵医院,后来建了一个酿酒作坊,最后建成了北京酿酒总厂。[1][2]1950年代,八王坟区域先后被财经印刷厂、度量衡厂占用,与厂区配套,八王坟一带很快形成了居民区。[5]二十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八王坟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立交桥(大望桥),成为连接四面八方道路的重要交通枢纽。[6]进入21世纪后,八王坟地区成为令房地产界垂青的黄金地段。[5]

建设背景

阿济格(1605—1651年),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清初宗室将领,[7]系努尔哈赤第四大妃阿巴亥所生,与多尔衮多铎是一母同胞。[8]
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和十一年(1626年),阿济格从征察哈尔部、巴林部、扎鲁特部,因功封贝勒。天聪元年(1627年)正月,其同二贝勒阿敏朝鲜,克五城;五月,同皇太极征明,攻宁远。天聪六年(1632年),阿济格兵败察哈尔林丹汗,统左翼及蒙古兵攻略大同、宣府。清崇德元年(1636年),阿济格被晋封多罗武英郡王,多次领军攻打明军及农民军。顺治元年(1644年),其又被晋封和硕英亲王,任靖远大将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