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羡之

南朝宋开国琅琊内史
徐羡之(364-426年),南朝宋开国功臣,东晋左将军徐宁之孙、上虞令徐[zuò]之之子,出身寒门。历任琅琊内史、吏部尚书丹阳尹、尚书仆射司空录尚书事扬州刺史等职。宋武帝逝世后,徐羡之与傅亮谢晦檀道济四位大臣辅政。宋少帝刘义符不务政事,徐羡之等以太后名义废黜刘义符,迎立刘义隆为帝。但不久,宋文帝以废弑君主等罪名下诏将徐羡之等治罪,徐羡之遂自杀,时年63岁。

史书记载

《宋书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
徐羡之,字宗文,东海郯人也。祖徐宁,尚书吏部郎,江州刺史,未拜卒。父祚之,上虞令。羡之少为太子少傅王雅主簿,镇北将军刘牢之功曹,尚书祠部郎,不拜,抚军将军桓修中兵曹参军。与宋高祖(刘裕)同府,深相亲结。义旗建,高祖以为镇军参军、尚书库部郎、领军司马。与谢混共事,混甚知之。补琅邪王(司马元显大司马参军,司徒左西属,徐州别驾从事史,太尉咨议参军。义熙十一年,除鹰扬将军、琅邪内史,仍为大司马从事中郎,将军如故。高祖北伐,转太尉左司马,掌留任,以副贰刘穆之
初,高祖议欲北伐,朝士多谏,唯徐羡之默然。或问何独不言,羡之曰:“吾位至二品,官为二千石,志愿久充。今二方已平,拓地万里,唯有小羌未定,而公寝食不忘。意量乖殊,何可轻豫。”刘穆之卒,高祖命以羡之为吏部尚书建威将军、丹阳尹,总知留任,甲仗二十人出入。转尚书仆射,将军、尹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