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

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的干支
天干地支中国古代用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一种方式,天干和地支按固定的顺序互相搭配,共有六十对组合,如,甲子甲戌甲申等,由此组成干支纪法。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一共十个(十天干),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共十二个(十二地支)。[2][3]
关于天干地支的起源,并没有定论。根据考古学的发现,干支最早可见于殷商出土的甲骨文卜骨,最早的干支也是记录在甲骨文上,河南安阳殷墟中发掘出的甲骨文上已经显示有完整的干支纪日。出土的卜文显示,远古时人们就开始用干支来进行天象的记载。另外,商朝的三十个帝王里,有二十三个人的名字在甲骨文上可考,他们的名字里都带着天干地支的一个字。鉴于古代社会发展缓慢,学者们推测,天干地支的文字渊源在殷商之前。另外,史书中有记载,黄帝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干支纪日。夏朝的时候,干支开始被用于纪月;春秋战国时期,干支与中医学结合开始形成干支医学;东汉时,干支开始被用来纪年,在东汉后期,干支纪年法开始通行;干支计时虽年代不可考,但要比纪年、纪月、纪日都晚的多,民国元年以后,人们逐渐开始采用公元纪年法。[1][4][5][6][7][8][9][10]
干支除了用来纪时,在中国古代还有诸多用途,其中有很多应用直到现代也未被淘汰。干支可表示数序、方位、阴阳属性、五行属性;另外,干支于中医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人将干支与人体的脏腑经络联系起来,作为中医学上的一种应用,干支还与中医理论的运气学说息息相关;干支还被人们用来与属相相联系起来,最早的这种关联出现在藏历之中;此外,干支在中国古代还常常被用来起预测作用,例如最早的卜骨。[11][12][13][14][15][16]
天干地支除了作为一种重要的古代历法,影响着农事活动,还在其他许多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医学、命理、祭祀、文学文化等。干支影响古代医学形成了干支医学,命理哲学也与干支息息相关,中国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古代文学文化中也四处可见天干地支的迹象。[1][17][18][19][20][21]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