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

位于贵州黔南荔波县的景区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境内,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名片,被誉为“地球绿宝石”和“全球最美喀斯特”。[5]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地处贵州高原广西丘陵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地形起伏较大,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4]境内河流均属珠江流域[4]樟江为珠江水系西江支流柳江支流龙江的上游河段,[6]中国南方喀斯特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主要水系,是黔南自治州的重要水源。[7]1988年,贵州省建设厅规划设计院为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作出了总体规划。1989年,荔波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旅游开发办公室,开展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申报工作。[8]1996年4月,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境内的小七孔景区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MAB)成员。[9]2009年,荔波县开始申报5A级景区,投入5300万元加快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10]2018年,为了方便游客游玩,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新增了15个交通疏导点,130多位交通疏导员。[11]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由大七孔景区、小七孔景区、水春河景区和樟江风光带组成,共含48处景源,其中特级4处、一级6处、二级10处,三级16处,四级12处,总面积为118.8平方公里,[3][a]核心景区总面积23.38平方千米。[12]其中以桥命名的小七孔景区、大七孔景区聚集了若干世界级景观,作为荔波樟江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荔波县旅游的重要标志。[13]2021年11月,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被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定为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14]

历史沿革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建小七孔桥。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建大七孔桥。[15][16]1987年,荔波县成立旅游开发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聘请旅游业专家亲临风景区调查、选景、规划。1988年,贵州省建设厅规划设计院为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作出了总体规划。1989年1月6日至8日,黔南州委、州政府在荔波小七孔风景区召开樟江水系旅游资源开发工作会议。1988—1989年,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光明日报、贵州日报、贵州经济报、黔南日报等宣传单位相继播放、登载了小七孔景区新闻报道,进一步引起中外人士瞩目,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游客及港、澳、台同胞纷纷慕名而来观光旅游。1989年,荔波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旅游开发办公室,开展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省级风景名胜区申报工作。[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