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

一种民间说唱曲艺
相声(英文名:Crosstalk[6],是一种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以单口、对口、群口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具有喜剧风格的曲艺形式。[12][13]
许多戏曲家认为相声由唐代的“参军戏”发展而来,主要形式就是二人互问互答相互打趣。[1]后经几个朝代的传承和演变,说唱艺术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得到繁荣发展,逗笑的内容与形式更加成熟,相声的行规、行话、基本体系也形成,故相声被广泛认为真正成型于清。[1]北京人张三禄被公认为现代相声的祖师爷,[1][5]他的徒弟“穷不怕”朱绍文被公认为对口相声的开创者。[1][14]清末民初,出现了以李德钖为代表的“相声八德”,流转于全国各地演出收徒。1949年后,曹宝禄魏喜奎等人在北京成立“群艺社”,侯宝林孙玉奎等人创建“北京相声改进小组”,再之后京津地区成立了许多曲艺队和相声团,影响范围逐渐辐射到全国。[1]“文化大革命”十年中,相声团体被解散,相声演员被迫转业、相声演出被禁止。[1]
“文革”结束后,相声以全新的面貌回归,其“讽刺、娱乐、歌颂”三大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时期创作的《夜行记》《追车》《关公战秦琼》《论捧逗》等名段经久不衰。[1]1983年,首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就上演了7个相声节目,之后的每一年也都有相声作品登台。90年代初,相声逐渐走向衰落,从业人员大大减少。[15]直至1996年,李金斗提出了“回归剧场”“回归民间”的发展之道。之后,天津中戏院、广德楼剧场先后举办相声表演,取得良好反响。2004年10月,郭德纲创办的“德云社”在天桥乐茶馆进行正式的剧场相声表演,其剧场巡演模式受到观众喜爱与追捧。[15]之后,陕派相声、粤语相声等纷纷效仿,剧场驻点相声进入黄金期。[16][17]此外,从2002年《首届CCTV电视相声大赛》起,央视和行业等机构通过《全国相声小品大赛》《全国相声新作品大赛》《全国相声展演》《非遗相声大会》等多种竞赛和活动,推动了相声事业的持续发展。[18][19][20][21][22][23][24][24]
经过多年的发展,相声已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它既是民族和民间喜剧意识与手法的集中体现,又影响了近代或当代喜剧艺术品种的成长与发展。[25]其代表作有《逗你玩》《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虎口遐想》《口吐莲花》等,代表人有朱绍文马三立侯宝林马季、冯巩、郭德纲等。[1][26]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