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体化学-抖音百科
天体化学是一门研究天体及其他宇宙物质化学组成和化学过程的学科。其研究范围涵盖元素与核素的起源、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演化,以及地外物质与地球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1]。天体化学既是地球化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和天文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 历史沿革
天体化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833年,当时瑞典化学家J.J.贝采利乌斯首次分析了陨石的化学成分[2]。1858年,R.W.本生和G.R.基尔霍夫通过研 究太阳光谱开始了对陨石化学成分的光谱分析研究,这标志着对恒星和其他地外物质化学成分与化学演化的研究的开端[3]。1917年,W.D.哈金斯通过对多个陨石样本的分析,发现了元素丰度的偶数定律。1930年,I.诺达克-塔克和W.诺达克提出了元素的宇宙丰度概念。1937年,V.M.戈尔德施密特,1956年H.E.修斯和H.C.尤里分别提出了元素及核素的宇宙丰度模型。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前苏联与美国等国家发射了一系列空间探测器,对地球高层大气、行星大气层、行星表面矿物组成、行星地质构造等多 个方面的探测取得了显著进展,极大地促进了天体化学的发展。此外,对陨石和南极洲采集的陨石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为了解元素丰度与起源、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研究内容
太阳星云的 物质来源、形成与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