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

唐代政治家、军事家、中兴之臣
1
4
子仪(697[a]年-781年7月9日),字子仪,别号郭令公、郭汾阳,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华州区)人,唐代政治家、军事家、中兴之臣,寿州刺史郭敬之之子,出身太原郭氏。[1][2][3][4]
郭子仪身材高大样貌俊秀,早年以武举高第补左卫长史[b]入仕,累功至九原太守。他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凡六十余年。先后带兵参与平定安史之乱,河中叛变,河曲叛乱,弹压大宁王仆固怀恩叛变等战事,收复河中,河南河东河北、平定河曲九府六州、收还东都,两复京城。郭子仪累功至兵部尚书司徒太尉等职,爵至代国公。乾元二年(759年),相州兵败之事被归咎于郭子仪,他失去兵权。上元二年(761年),河中生变,郭子仪重掌兵机,因平定河中叛乱有功,进位汾阳郡王。后仆固怀恩联合吐蕃、回纥入侵,郭子仪数次击退吐蕃,又劝退回纥,三次拒绝高官册封,唐代宗李豫感佩其胸怀,特命史官将其事迹载入国史。唐德宗李适朝尊郭子仪为“尚父”。唐德宗建中二年六月辛丑日(781年7月9日),郭子仪于家中病逝,寿享85岁。获赠太师,谥号“忠武”。陪葬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建陵镇凉马村),配享代宗李豫庙庭。[1][3][2][5]
郭子仪戎马一生,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又抵御吐蕃进犯,威慑藩镇,以荣宠善终,为唐朝立下汗马功劳。唐肃宗李亨夸赞他为“家国再造”之功臣。唐代宗李豫也认为,郭子仪有美德有忠义,能文能武,内能管理庶务,外能平定战乱,是唐朝社稷元勋,是他的良辅。[6][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