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好问-抖音百科
吕好问(1064年—1131年)字舜徒[1],司空吕公著之孙,侍讲吕希哲之子,寿州(今安徽寿县)人,两宋之际学者,[2]官员。南宋初封东莱郡侯,定居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以荫补官。钦宗时(1126年)任御史中丞,不久改兵部尚书,建炎元年知宣州。靖康之变后,金人立张邦昌,以好问为事务官。吕好问劝他迎立赵构为帝。他也曾替张邦昌说公道话,责问李纲说:“王业艰难,正纳污含垢之时,今对诸人绳以峻法,惧者众矣。”但最后张邦昌仍被赐死。与杨时并列道学家,有「南有杨中立,北有吕舜徒」之称。吕本中是他的长子。《宋史》卷362有传。[3] 人物生平
年轻时“以荫补官”。宋徽宗崇宁初年,奸相章惇与蔡卞、蔡京、林希、张商英等朋比为奸,兴起官场斗争,制造了所谓的“元祐党案”“崇宁党祸”,矛头直指已过世的吕公著等人。好问受到株连,被贬为两监东岳庙司、扬州仪曹。 1126年,徽宗退位,钦宗登基,好问被推荐为左司谏、谏议大夫,后又升任御史中丞。宋钦宗对他说:“卿元祐子孙,朕特用卿,令天下知朕意所向。”金人南下攻占了真定,接着又进攻中山。朝廷上下震骇,然仍狐疑不决,相互以和议说事。看到眼前情景,好问挺身而出,率领所属官员,弹劾朝中大臣惧敌误国。好问的行动受到大臣们的忌恨,决定把他下放到江西袁州任知府。钦宗悯其对朝廷的忠诚,把他留下来,但却降职为礼部侍郎。 1126年冬,金人逼近国都汴京。钦宗想起不久前好问奏疏中的谏言,又提拔他担任了兵部尚书。不久,汴京沦陷。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