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庚

光绪优贡生
裕庚(1843年-1905年12月18日),原姓徐,字朗西,祖籍汉人,后加入汉军正白旗。光绪年间在两广总督英翰幕下任职。裕庚先后担任太仆寺少卿,并曾出使日本和法国,期间担任大清驻西洋特使。[1][2]
裕庚自幼聪颖,十二岁即入国子监学习,受到当时满族助教胜保的赏识,后成为廪生。咸丰八年(1858年),十六岁的裕庚被选为优贡。咸丰年间,裕庚担任州同(捐)。同治五年(1866年),随乔松年陕西,任知府。光绪十三年(1874年),裕庚任广东省惠潮嘉道道员・四品京堂衔。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任出使日本钦差大臣。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五月乙卯,任出使法国钦差大臣。光绪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1901年至1903年),任通政使司副使。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归国授三品卿。1905年于上海病死。[1][2]

人物生平

裕庚的父亲联某,字翰庭,道光咸丰年间任江苏县令。裕庚自幼聪颖,十二岁即入国子监学习,受到当时满族助教胜保的赏识,后成为廪生。咸丰八年(1858年),十六岁的裕庚被选为优贡。胜保败后,裕庚回江北省亲,不久后因父亲去世而丁忧。在冯鲁川的引荐下,裕庚加入了乔松年幕府。咸丰年间,裕庚担任州同(捐)。同治五年(1866年),随乔松年入陕西,任知府。同治七年(1868年),乔松年乞休后,裕庚进入安徽巡抚英翰的幕府。在安徽,裕庚历任候补直隶州知州、候补知府、候补道。英翰升任两广总督后,裕庚随英翰入广东。光绪十三年(1874年),裕庚任广东省惠潮嘉道道员・四品京堂衔。隔年,因广东闱姓捐事件,英翰和裕庚均被革职回京。在京中,裕庚被推荐给李鸿章,转至天津李鸿章麾下。光绪十一年(1885年),裕庚投靠刘铭传,被推荐给张之洞。十五年(1889年),裕庚帮助鄂督张之洞管理厘税事务。十七年(1891年),任候补知府。后在补道员,以明保送部,转内阁侍读学士。二十年(1894年),裕庚恭办万寿庆典点缀景物事宜,以及督办军务翼长、广东惠潮嘉道。二十一年(1895年),任出使日本钦差大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归国。十一月庚午,任太仆少卿衔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二十五年(1899年)五月乙卯,任出使法国钦差大臣。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1901年至1903年),任通政使司副使。二十八年(1902年),归国授三品卿。1904年,清廷官报称:“上谕太仆寺卿裕庚奏因病恳请就医一折,裕庚著赏假六个月,勿用开缺”。1905年于上海病死。[2]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