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俯(1075年-1141年),字师川,自号东湖居士,洪州分宁(江西修水)人,黄庭坚外甥。徐俯父亲死于西夏战事,元丰未授通直郞[láng]。靖康中,金人扶张邦昌称帝后弃官。建炎年间,起为右谏议大夫。绍兴二年(1132),赐进士出身,兼侍读,后迁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因论事与赵鼎不合去职,后起知信州,卒于任。[1][2] 徐俯早年即以诗名,与韩驹,洪适、洪遵、洪迈三兄弟,吕本中等人交游唱和,被列入江西诗派。晚年欲摆脱江西派诗风,不求雕琢而务造平淡,提出“切不可闭门合目,作镌空妄实之想”,力倡学习《文选》之诗。徐俯作诗不堆砌词藻,不雕琢字句,力求“落笔皆平易,自然之妙,人不能学”的境界。他的诗对南宋以后的诗人影响很大,如他的名句“一百五日寒食雨,二十四番杏花风”,陆游、楼钥、敖陶孙、钱厚、元好问等人都摹仿过。著有《东湖居士诗集》,今失传。[2] 生平简介
当时朝廷有的官员为避张邦昌讳,连自己的名字都改掉了。徐俯听说这件事,气愤难忍。他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将家里的婢女取名“昌奴”,遇有客人来访,就大声呼唤昌奴前来驱使,以此表示对张邦昌的鄙夷。张邦昌和他的傀儡政权很快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