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3 |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弗里德里希·贝吉乌斯(Friedrich Bergius)发现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纤维素能够在水中转化为类煤材料,并将这一过程命名为水热炭化[11] |
1925 | 德国科学家FranzFischer和HansTropsch研究开发了这一反应过程,所生产的合成油品成为二战时期德国重要的军事燃料供给来源[12] |
1926 | I.G. Farben从煤炭中通过Bergius加氢工艺生产合成油申请了专利[13] |
1927 | I.G. Farben位于Leuna的工厂开始生产合成油 |
1929 | 真正的第一次商业开发的合成烃直到1929年才由印第安那标准石油(Standard Oil of Indiana)公司实现[14] |
1931 | FriedrichBergius于1913年发现,在300~500°C和70MPa的氢气压力下,煤加氢可以得到馏出物,这标志着煤直接液化技术的诞生,Friedrich Bergius凭此获得了193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5] |
1932 | I.G. Farben开始对从煤炭中生产合成油进行投资[16] |
1934 | 美国人Sullivan等合成了PAO,与此同时,德国人Zorn也发现了与Sullivan相同的制备合成烃的方法[17] |
1937 | 首次合成聚α烯烃-PAO[18] |
1939 | 1939年在德国通过费-托法(Fischer-Tropsch process)用一氧化碳和氢生产合成油来取代石油[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