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

发动机润滑油
1
4
机油是专门用于内燃机的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1]它具有润滑减磨、清洁、防锈、冷却等多重功能,[2]被称为车辆的"血液"。[3]基础油占据主要成分,而添加剂则用于改善和增强机油的性能。现代机油的基础油可以是矿物油、聚-α-烯烃等,添加剂包括减摩剂、抗氧化剂等。机油对于保护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延长发动机寿命和提高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

发展历史

从植物油到矿物质油,人类在润滑物质的使用方面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早在公元前17世纪,古埃及就使用橄榄油来搬运巨石,[5]而到了公元前14世纪,人们甚至能够用动物油脂来润滑战车的轮轴。然而,由于对食物的需求限制,直到中世纪,人们才能够稳定地从动植物中提取润滑物质。但是最早的石油提炼是中国人,晋代有本书叫《博物志》书里说甘肃玉门有一种“石漆”。[6]近代文明的爆发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而现代意义上的润滑油的诞生,则与石油产量的井喷密切相关。
1747年,瑞典自然学家皮特·卡尔姆(Peter Kalm)接受了瑞典皇家科学院的任务前往北美,1748年,他绘制了一幅地图,地图上的这个地方后来被称为油泉之春。[7]1859年,美国人德雷克(Edwin L.Drake)在这里建立了第一口商业油井[8]1866年胜牌创始人约翰·艾力斯博士发明了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桶润滑油。[9]1866年,德国人卡尔·弗里德里希·本茨(Karl Friedrich Benz)造出世上第一辆汽车,开启了汽车市场的繁荣时代。[10]汽车业的兴起对润滑油的需求也同样繁荣起来。从20世纪20年代起,润滑油制造商开始从石油里提炼矿物基础油用于制造润滑油,当时,采用溶剂精制提炼的矿物油被市场所青睐。
年份
事件描述
1913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弗里德里希·贝吉乌斯(Friedrich Bergius)发现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纤维素能够在水中转化为类煤材料,并将这一过程命名为水热炭化[11]
1925
德国科学家FranzFischer和HansTropsch研究开发了这一反应过程,所生产的合成油品成为二战时期德国重要的军事燃料供给来源[12]
1926
I.G. Farben从煤炭中通过Bergius加氢工艺生产合成油申请了专利[13]
1927
I.G. Farben位于Leuna的工厂开始生产合成油
1929
真正的第一次商业开发的合成烃直到1929年才由印第安那标准石油(Standard Oil of Indiana)公司实现[14]
1931
FriedrichBergius于1913年发现,在300~500°C和70MPa的氢气压力下,煤加氢可以得到馏出物,这标志着煤直接液化技术的诞生,Friedrich Bergius凭此获得了193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5]
1932
I.G. Farben开始对从煤炭中生产合成油进行投资[16]
1934
美国人Sullivan等合成了PAO,与此同时,德国人Zorn也发现了与Sullivan相同的制备合成烃的方法[17]
1937
首次合成聚α烯烃-PAO[18]
1939
1939年在德国通过费-托法(Fischer-Tropsch process)用一氧化碳和氢生产合成油来取代石油[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