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带桥

杭州锦带桥
杭州西湖白堤上,有一座与断桥并称“姊妹桥”的锦带桥。这座锦带桥古色古香,清代桥的式样。据明朝西湖游览志》卷二记载:锦带桥前身名“涵碧桥”,北宋初期地方官陈尧佐曾经重修,有重修碑为证。——可见此桥在北宋前面的吴越国时期就有了。又据民国初年《西湖新志》记载:明朝万历年间白堤改造,号称“十锦塘”,在涵碧桥旧址“架木为梁”,建筑平桥,并且改名为锦带桥。清代康熙年间,始改为石拱桥,模样与断桥几乎一样,所以,断桥与锦带桥,有着“孪生姐妹”的说法。
西泠印社也有一座锦带桥。上世纪二十年代,白堤锦带桥有些许残破。一天,丁辅之路过这里捡了一块旧石栏,他将这块石板带回了西[líng]印社,并且还把这块石板安置在了小龙泓洞前的石道上。这就是我们现在去孤山可以看到的西泠印社的“锦带桥”了。
这座桥可以堪称是世间最小,最有意境的实用桥。桥长不足米,宽刚够尺,一步之跨,曲径通幽,两边溪水潺潺,游人赏玩间,真是别有一番风味。不得不感叹,文人们做起事情来,就是可以这么讲究别致与情调。西泠印社锦带桥浓缩了白堤锦带桥的韵味,古意盎然,趣意横生。[1]

简介

锦带桥旧称碧涵桥,虽然名声没有断桥那么响亮,但自有一种动人的情趣。锦带桥之佳佳在里外西湖的一桥相通,碧波相连,却里外有别。小船咿呀过桥洞,从万顷碧波渐入藕花深处,水天一碧变成了闹红一舸。那清新,那热烈,让人感受天地间的蓬勃生机。倘若逢上细雨蒙蒙的天时,如珠的雨珠便“大珠小珠落玉盘”似地敲打着游船的雨篷,更有一种“锦带桥边听雨眠”之幽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