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绮石-抖音百科
汪绮石,明代医学家。生平履贯无从考究,世称绮石先生。绮石以善治虚劳病名重一时,尝著《理虚元鉴》,现有刻本行世。 人物经历
绮石,一称汪绮石,约为明末医家,具体姓名及详细生卒年月与里籍难以考证,但称之为绮石先生,以善治虚劳病证而著称于世。他在历代诸家学术思想的基础之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于虚劳病独具心得,在虚劳的病因、病机、辨证、治疗、预后以及预防等方面形成系统,为中医学的虚劳病防治作出贡献。著有《理虚元鉴》。 绮石认为虚劳病的形成原因,包括先天之因、后天之因、痘疹及病后之因,外感之因、境遇之因以及医药之因等六个方面。虚劳病的病机总与人体正气虚衰有关,与五脏关系密切。绮石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结合五脏病机的相互关系,提出治疗虚劳应以肺、脾、肾三脏为最重要。他认为,在虚劳病的认识过程中,由于体弱久病,往往病情表现复杂,阳损及阴,阴损及阳,但总有标本之不同,或阴虚为本,或阳虚为本,这在治疗时十分重要。绮石认为,阴虚之病,统之于肺,其病有数种,如劳嗽、骨蒸、吐血、潮热,甚至为尸疰[zhù]。阳虚之病,统之于脾,但又有夺精、夺火、夺气之不同。总之,绮石阐发劳嗽的病机,从阴阳分证,从五脏着眼,虽认为与心、肝、脾、肺、肾诸脏均有关,但其中以肺、脾二脏尤为重视,较之以先后二天脾肾论虚劳病机者,尤有特点。其对阴阳精气亏虚之证的认识,虽加以区分,但又十分注意相互之间的关系,认为阴虚之久者阳必虚;阳虚之久者阴亦虚;夺精者必夺气,夺气者亦夺精。因此治疗既不宜寒凉太过以伤阳,又不可偏执补火以伤阴。这些观点,足补前人之所未备,亦是绮石的独到见解。 绮石认为,虚劳之治,当以肺、脾、肾三脏为主。劳嗽初起之时,应考虑多挟表邪。盖劳证之起在于人体之虚,肺气不足,最易感受外邪,风邪乘虚侵入,邪气内侵,气机郁闭,多易化火,致使外火与内火交炽,更易损伤肺金,导致咳嗽不止。因此治疗时,不可壅补,更不宜敛涩,防止邪气留恋。否则,正气不仅不能得复,反而助火伤正,使病情加重。药用以柴胡、前胡、桔梗、贝母、兜铃等清疏之品为主,待邪气已清之后,才可选用清凉滋阴之剂。如劳证干咳者,症见有声无痰,喉中作痒,症属精血不足,水不济火,虚火上炎,灼烁肺金,肺脏燥涩所致,治宜清金甘桔汤(桔梗、川贝母、麦冬肉、花粉、生地、元参、白芍、丹皮、粉甘草、灯心)以元参、白芍、生地等补益精血,丹皮清虚火,麦冬、花粉养阴生津,川贝母、桔梗润肺宣肺,炙甘草和中。全方补而不腻,凉而不寒,—派清凉滋阴之品。若病情由色欲太过而致,又宜用琼玉膏(生地、白茯苓、白蜜、人参),以人参大补元气,培土生金,生地、白蜜养肺润燥,金水相生。共合滋阴润肺,益气健脾,先后天俱顾,以治疗肺肾阴亏、元气不足之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