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捷

明朝时期官员
高捷(1502年-1568年),字渐卿,号存庵,[1]新郑人,明代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他是光禄寺少卿高尚贤的长子,高尚贤(1484-1536)字大宾,号风溪,河南新郑县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高捷的祖父是高魁

人物生平

嘉靖十三年(1534年),高捷乡试中举。次年成进士。起初担任户部主事,到临清督运粮食时,发现兵卒冒名的很多,就亲自唱名逐人发给,余额上交国库,并上报给户部。尚书梁庵是朝中名臣,从不轻易赞许别人,但是却夸奖高捷“实心济事”。三个月后遭遇母亲丧事。期满改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又升任武选司员外郎。武官选授和封荫的文件资料藏在皇官内府,经常因为宦官抑制勒索查阅多有不便。高捷坚韧有力,富有心计,就亲自核查整理注选,条例合理实用,选法严肃清洁,竟然引起上官不快,被调出任充州知府。高捷到任后,采取多种措施,给穷人提供实惠,对豪强进行打击,诸多弊端根除,州郡百姓称为“神明”。亲王宗室横行不法,巧取豪夺,高捷给予严处。巨盗李邦珍聚集流寇抢劫,高捷不用武力,用智谋瓦解徒众,两个月时间就平定了局势。三年期满,升任山西按察副使。核查吏治,洞察奸邪,制强扶弱,百姓非常拥戴。
代州传来警报,督抚命令高捷率兵防守。代州兵力薄弱,高捷就虚张声势,让士兵在城外列营显示实力,让运送粮草的队伍在路上游动,等待调谴,敌人见声势浩大,就不战而退。巡抚上疏为高捷请功,说他“可当大任”。
不久,高捷升任江西右参政(布政使的助手)。这时倭寇在长江残杀官兵,官兵抵抗不住。皇上震怒,下旨吏部选拔得力人才,朝中大臣推举高捷任南京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兼提督操江(负责江防)。高捷了解南方士兵脆弱,就招募北方勇士。有一天,倭寇突然进犯,南京官民震惊。高捷就身穿甲胃,披挂上阵,募集商船,授予金鼓旗帜,倭寇望风披靡。正好北方勇士都来到了。高捷亲自督促训练,并杀牛备酒,稿劳将士。于是,士气大振,威震四海,倭寇闻风丧胆,远逃而去,南京才得以安宁。诸将都上了功劳薄,只有高捷不上。南京各衙门,上疏为高捷请功封爵,其弟高拱在翰林院竭力阻止:“皇朝祖制文官不封公侯。”后当权者嫉妒高捷功高,指责高捷让北兵骚扰地方,改任曹淮兵备副使。不久,又升任陕西右参政。由于当权者们不放过高捷,高捷只好解甲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