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

清末八国联合侵华军队
八国联军(Eight-Nation Alliance),是指1900年大英帝国(英)、美利坚合众国(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德意志帝国(德)、俄罗斯帝国(俄)、日本帝国(日)、意大利王国(意)、奥匈帝国(奥)八国以“救援北京使馆”为借口,实际目的为侵略中国而组成的联合部队。[1][2]
1900年5月,北京东交民巷的各国大使馆要求加强保护,在得到清廷准许后以“保护使馆”为名向北京联合出兵。5月30日至6月8日,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国在天津组织了一支2000余人的联军,即八国联军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担任司令。[3][1][4][2]6月17日,联军占领大沽炮台;7月上旬各国增兵至1.8万人;7月14日占领天津;8月14日占领北京;10月1日俄军侵入奉天府,英军占领山海关;10月13日法军占领保定;11月19日德、意联军占领张家口;12月16日联军占领占直隶束鹿县。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彻底撤出北京。[3][5][6][7]
为保障后方安全和对侵略当地民众的镇压与掠夺,八国联军在其侵略地设置了殖民机构,包括天津都统衙门、保定权理保阳司、北京各国公所与管理北京委员会。[8]联军在其侵略地区展开了惨无人道的暴行,如海兰泡惨案等。对其侵占地区的古迹庙宇和文物典籍、古玩字画、珍奇异宝等进行了的抢劫、焚毁,给中华民族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9][4]

历史背景

甲午战争后,列强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德国山东强租胶州湾;俄国强租旅顺大连,势力延伸至中国新疆和长城以北地区;法国强租广州湾广东广西云南都在其势力范围内;英国强租“新界”和威海卫;日本割占台湾澎湖列岛美国主张的“门户开放”政策更是在列强间形成了宰割中国的同盟。19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义和团在北京、天津等地迅速发展,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支持,并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举兵进京,沿路袭击杀害外国人和基督徒,攻击外国使馆等机构。义和团的反帝运动引起了各国公使的不满,他们多次要求清朝廷取缔义和团,清廷并未给予回应。[1][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