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脉

位于亚洲的世界最高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梵语:himālaya,英语:himalaya)[2][1],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南部[5]。喜马拉雅山脉西起克什米尔的南迦帕尔巴特峰,东至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全长约2500千米,南北宽度约200~300千米,主脉大喜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3]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形成[6],拥有110座超过7000米海拔的山峰,包括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内的14座超过8000米海拔山峰中的10座,并且还处于不断隆升中[5][3]。喜马拉雅山脉包含现代冰川共有18065条,总面积约35109.6平方公里,冰储量为3734.5立方千米[8]。南坡直面北上的印度洋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北坡气候寒冷干燥[9],其中南坡拥有五个独特的生物气候带,分别是亚热带温带寒温带、亚高山带、高山带[10]。喜马拉雅山脉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11],其中高等植物估计超过10000种,记载的哺乳动物达300多种,鸟类接近1000种[4][12]
喜马拉雅山区主要生活着珞巴族门巴藏族夏尔巴人等数十个人类族群[4]。其中主要信仰的宗教有佛教、藏传佛教、苯教、印度教耆那教[13][4]。从20世纪50年代起,人类开始向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攀登,1953年5月29日,英国登山队的E.希拉里和丹增从南坡首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14]。喜马拉雅山区雪山冰川、河流谷地、湖泊等自然景观类型众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景点有:珠穆朗玛峰保护区羊卓雍湖萨加玛塔国家公园博克拉奇特旺皇家国家公园等,分布在中国印度尼泊尔等国家[15][16][17][18]

命名

喜马拉雅是梵文himālaya的音译,较早的梵文表达形式为himavat或himavant,即雪山的意思。公元前15世纪左右,早期的古印度圣典《梨俱吠陀》里记载雪山用梵文himavant来表示,到了公元前4世纪前后,在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里开始用himavata来代指雪山。随后在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的开国宰相考底利耶所写的书《利论》里面,雪山的梵文变为himavat。后来到了公元5世纪前后,印度宫廷诗人迦梨陀娑Kalidasa)在所写的书《鸠摩罗出世》里,使用梵文himālaya来代指雪山,公元5~6世纪以后,印度文献开始用梵文himālaya一词来表达“雪山”一词,专门指印度次大陆北边的雪山,即今天所称呼的“喜马拉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