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肇英-抖音百科
陈肇英(1888—1977),字雄夫,浙江省浦江县人,1904年考入杭州四府公学,次年进陆军弁目学堂。三十二年加入光复会,进炮兵将校专科学校,毕业后派到浙江混成旅。辛亥革命时,参加浙联军光复南京战役。1916年,发动浙江独立,反对袁世凯和浙江都督朱瑞,并赴上海见孙中山。1918年,通电拥护西南护法政府,任援闽浙军第一师中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次年,与蒋介石结为把兄弟。1922年,任以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的护法政府参谋。陈炯明叛变,上永丰舰晋见孙中山,任临时讨逆军第一路司令。次年,与陈诚等发起组织孙文主义学会。1926年1月,被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3月,在虎门要塞司令任内参与策划中山舰事件,逮捕舰长、中共党员李之龙。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递补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连任至第六届。1928年起,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后兼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1932年,募资5万元,在古塘村北浦阳江上兴建普义桥。1935年起,兼任中国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主任委员。1937年,发起在古塘村集资筹建普义中学(后称中山中学),自任校董事会董事长。1944年,改任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主任委员、皖赣监察使。1948年任监察院监察委员。1949年6月去台湾,曾兼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中央评议委员等。著有《八十自述》。1977年10月28日在中国台湾病逝。[1] 人物生平
陈肇英,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入杭州四府公学,次年进浙江弁目学堂。三十二年加入光复会,进炮兵将校专科学校,毕业后派到浙江混成旅。辛亥革命时,参加浙联军光复南京战役。1916年,发动浙江独立, 反对袁世凯和浙江都督朱瑞,并赴上海见孙中山。1918年,通电拥护西南护法政府,任援闽浙军第一师中将师长兼前敌总指挥。次年,与蒋介石结为把兄弟。1922年,任以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的护法政府参谋。陈炯明叛变,上永丰舰晋见孙中山,任临时讨逆军第一路司令。次年,与陈诚等发起组织孙文主义学会。1926年1月,被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3月,在虎门要塞司令任内参与策划中山舰事件,逮捕舰长、中共党员李之龙。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递补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连任至第六届。1928年起,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后兼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1932年,募资5万元,在古塘村北浦阳江上兴建普义桥。1934—1942年间,任闽浙监察使。1935年起,兼任中国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主任委员。1937年,发起在古塘村集资筹建普义中学(后称中山中学),自任校董事会董事长。1944年,改任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党部主任委员、皖赣监察使。1948年任监察院监察委员。1949年6月去台湾,曾兼任中国国民党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中央评议委员等。著有《八十自述》。1977年10月28日在台北病逝。 陈肇英故居位于浦江县黄宅镇古塘行政村古塘自然村中部。清代建筑,坐东朝西,由门厅、正厅、堂楼及两边厢房组成,建筑依中轴线对称建造,为典型的浦江传统民居“廿[niàn]四间头”。故居用材讲究,雕刻精美,是研究浙中地区近代民居典型风格建筑和建筑雕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故居门前保存有“民国二十三年 ”古井一对。2011年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将陈肇英故居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19年,闽局初定,其时蒋介石任粤军第二支队司令,驻于长泰,与陈肇英驻地漳州相邻。二人来往密切、意气相投,且二人均为丁亥年出生(陈出生于1888年1月20日,农历是丁亥年12月初十日,故与1887年出生的蒋介石仍为同庚)。由蒋介石倡议,与蒋介石义结金兰,并由蒋介石亲书兰谱,各执一份。燃香跪拜,同诵盟词:“情同骨肉,誓共生死”。1921年,粤军陈炯明发动突然袭击,攻打陈肇英所部浙军,陈肇英被迫订立城下之盟,兵败赴港。1922年,再任以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的护法政府参谋。6月16日,陈炯明公开叛变,炮击观音山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孙中山避难永丰舰上,孙中山任命陈肇英为讨逆军一路司令(讨伐陈炯明),指挥陆战队担任黄埔地区的警戒。在1923年讨伐陈炯明时,陈肇英负责指挥辎[zī]重粮秣[mò]的运输。1924年,孙中山先生筹建黄埔军校之初,提出黄埔军校教育长和虎门要塞司令两个职务,供陈肇英选择,陈肇英选了后者。因此由孙中山派任为虎门要塞司令。虎门黄埔,近在咫尺,陈肇英仍受蒋介石委托,招兵筹枪,协办军校,为军校代募卫队一个班并选送百名浙籍子弟如期报考黄埔军校。其中包括胞侄陈述和古塘邻居印贞中等。并由旧部洪显成去黄埔军校任卫队班班长。陈肇英还以其组建训练的400多人一个营在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时,编入第一教导团,该教导团后来发展为蒋的嫡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