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炳勋

原国民党高级将领
1
4
庞炳勋(1879年10月12日[a]-1963年1月12日),字更陈,出生在河北省新河县南阳庄村,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曾任集团军总司令、河北省主席、国防部咨议。[1][3][2]
庞炳勋家境清贫,其父是秀才,亲生母亲早逝,与继母共同生活。其幼年拜宋洛雨为师,并于南宫县油坊街学堂求学。1899年经亲友介绍,庞炳勋加入北洋陆军[kūn]第三镇当兵。后在沈阳东三省测量学堂就读,并加入“武学研究会”,并参与“滦州起义”,失败后归家经商。1918年,庞炳勋应曹锟的邀请,跟随孙岳北上,并担任教导团的副官、参谋和副官长等职。1923年,庞炳勋负责驻防威县县城。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庞炳勋被调防北京,并参与“北京政变”,后又参加抗击直奉联军、直鲁联军的进攻。庞炳勋在参与一系列战争后,被任命为天津镇守使兼第二混成旅旅长,并晋升为陆军少将,获得三等文虎勋章。1926年初,因直系军阀吴佩孚集结10万兵力向国民军发起进攻,庞炳勋受命率部撤出天津,退至武清一带,后被吴佩孚收编,改称第十二混成旅。之后庞炳勋在洋河镇结识王法勤,并参与北伐。1927年4月,庞炳勋又投靠冯玉祥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后奉命北上,在兰考县境击溃了红枪会。1928年3月,庞炳勋领命支援安阳对抗敌军,其亲自督战并轻伤。[1][3][2]
1930年至1933年,庞炳勋接连参与中原大战长城抗战,并阻击红军。1934年,庞炳勋向蒋介石请求参加军官教育团的“反共”训练,后率部开往山西运城驻防,在此期间庞炳勋请求常驻山西,却因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未果。1937年至1939年间,庞炳勋参与全面抗日,于临沂与日军进行激战,后驻守晋城。1939冬,庞炳勋参与“反共”行动。1941年至1943年,庞炳勋与日军不断交战,后不敌,在已投降日军的新五军军长孙殿英的劝说下,于1943年5月正式向日军投降。1945年10月,蒋介石发动内战,庞炳勋将其伪四十军交出,并不再担任军职,居住在开封,后来迁居到新乡,不久又迁居郑州南京。1963年1月12日,庞炳勋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逝世,享年84岁。[1][2][4]
现代学者震江认为庞炳勋之所以降日,除了他缺少民族气节之外,“曲线救国”的思想对他也起了非常恶劣的作用。[5]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