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

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大河
辽河是中国东北南部最大的河流[9],也与珠江海河长江淮河松花江黄河并称中国七大江河[10][11],史称骊河、大辽河巨流河,辽河流域由东、西辽河水系与外辽河水系(浑河太子河)组成,河流总长度为1345千米,[1]流域广阔,流域总面积为21.9万平方千米,[12]横跨四省(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在辽宁省盘锦市渤海[5]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年均径流量为134亿立方米,[7]多年年均降水量为300-1000毫米,东部降水较多,降水时间年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13]
俯视整体,辽河流域呈现南北短东西长的类树枝状[5],河北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是辽河的南源发源地,河流由此起,流向东北方向,在内蒙古与西拉木伦河汇合后称西辽河,自西向东穿过平原北部,在小瓦房与乌力吉木伦河同流后折东南向,流至福德店水文站上游汇入东辽河后始称辽河。主干流持续向南并延伸出多条支流,[3]1958年以前于六间房附近分成南行与西行两股,南行的外辽河于三岔河纳入浑、太子两河,于营口渤海,西行支流称双台子,于盘山流入渤海[14]1958年后由于南行的外辽河(包括浑河太子河)在六间房截断,外辽河形成独立水系,辽河水系便由两个水系组成。[3]
作为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农业生产基地与钢铁、机械、建材、化工等多种工业基地,辽河水域水质污染较为严重,且存在水资源短缺与季节性洪涝的现象,[5]通过国家五位一体治理模式(“管—控—治—修—产”),2013年,辽河流域解除重度污染,2020年为轻度污染,[15]2021年,辽宁政府制定辽河流城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在行业污水排放管控与污水净化等多个方面做出行动,结合《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制定各个水系的防洪方案。[5]

命名

历史上,少数民族在东北地区繁衍生息,其地方政权兴起更迭。与地区内“大河流为江,小河流为河”的名称特点不同,辽河流域的大小支流均无“某江”之称,究其根本,只因辽河流域早于春秋战国时期就被中国北方政权直接控制,[16]唐代为分界点,辽河流域的名称由“某水”变更为“某河”。山海经中,辽河被称为“潦水”,根据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管子》等文献记载,“辽水”即指辽河,辽河在史上的名称变迁详细如下:[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