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河豚-快懂百科
恒河豚(英文:Ganges River Dolphin、susu; [3] [4] 学名: Platanista gangetica ), [3] 又称“ 失明 河豚”;在恒河也被称为甘加 海豚 、恒河海豚、印河海豚、苏苏海豚、舒舒海豚及许多其他方言名称;在 印度河 则被称为布兰河豚和盲河豚。 [5] 恒河䐁的科学分类为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纲- 偶蹄目- 恒河豚科-恒河豚属, [3] 其是恒河健康的指标,是恒河的象征,是 印度 的重要水生遗产,也是世界重要的水生遗产。 [11] 恒河豚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与 海龟 、鳄鱼和一些鲨鱼品种一样,在漫长的生物演化历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有研究表明,恒河豚的祖先可能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开始在地球上的水域中生存。 [9] 恒河豚主要分布在印度、 尼泊尔 和 孟加拉国 的恒河与 布拉马普特拉河 流域,通常栖息在主河道的逆流系统中, [9] 它们主要以多种虾类和 淡水鱼 为食,其中包括鲤鱼和 鲶鱼 。 [10] 恒河豚在多方面具有独特特征:在物种识别上,其喙部狭长且向外凸出, 呼吸孔 并非常见形状,而是呈单缝形;背鳍为三角形,位置处于背部约三分之二处, 胸鳍 宽大。在解剖学方面,其整体体形矮壮,颈部灵活且带有褶皱, 雌性 个体通常略大于 雄性 ;体色主要为深棕色,腹部则偏粉色,眼睛极小,同时具备明显外耳,上颌牙 齿数量在26-39颗,下颌为26-35颗。在行为表现上,恒河豚很少露出水面,每次下潜时间可达30-90秒,游动时常常翻转身体,依靠回声定位来 捕食 猎物。恒河豚大约在10岁左右达到性成熟,全年都有繁殖的可能,其中3-5月以及12月至次年1月是繁殖高峰期。 [8] 雌性恒河豚每胎仅产一崽,妊娠期约8-12个月,恒河豚平均寿命约18-22年。 [5] 恒河豚被视为重要物种,因为它是整个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示物种。 [9] 2009年10月5日,恒河豚被指定为 印度 的国家水生动物。由于水利开发项目、污染、偷猎以及因意外被渔具缠住致死等严重威胁,该物种在其曾经生活的大部分地区已经灭绝。恒河豚受《 野生动物保护法 》(1972年)附表一保护;同时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它们被列为濒危物种,并被列入《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附录一。2016年,印度野生动物研究所发起了一项名为“制定 海豚 保护行动计划”的倡议, 旨在拯救这些濒危的海豚。 [9] 在中国,恒河豚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中的保护等级为“一级”。 [7] 由于恒河豚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所以保护恒河豚不仅是保护一种珍稀物种,也是保护整个河流生态系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传承文化的重要举措。 [1] [9] [12] [13]
命名与分类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