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曲条跳甲-抖音百科
黄曲条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害虫,俗称狗虱虫、菜蚤子、跳虱、土跳蚤和黄跳蚤等,简称跳甲,常为害叶菜类蔬菜,以甘蓝、花椰菜、白菜、菜薹[tái]、萝 卜、芜菁、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为主,但也为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近几年,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设施栽培的普及,黄曲条跳甲的发生危害逐年加重。 外形特征
成虫 体长约2毫米,长椭圆形,黑色有光泽,前胸背板及鞘翅上有许多刻点,排成纵行。鞘翅中央有一黄色纵条,两端大,中部狭而弯曲,后足腿节膨大、善跳。卵 长约0.3毫米,椭圆形,初产时淡黄色,后变乳白色。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4毫米,长圆筒形,尾部稍细,头部、前胸背板淡褐色,胸腹部黄白色,各节有不显著的肉瘤。蛹 长约2毫米,椭圆形,乳白色,头部隐于前胸下面,翅芽和足达第5腹节,腹末有一对叉状突起。 生活习性
黄曲条跳甲以甘蓝、花椰菜、白菜、菜薹、萝卜、芜菁、油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为主,但也为害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生活史和习性 黄曲条跳甲在我国北方一年发生3~5代,南方7~8代,上海6~7代。在华南及福建漳州等地无越冬现象,可终年繁殖。在江浙一带以成虫在田间、沟边的落叶、杂草及土缝中越冬,越冬期间如气温回升10℃以上,仍能出土在叶背取食为害。越冬成虫于3月中下旬开始出蛰活动,在越冬蔬菜与春菜上取食活动,随着气温升高活动加强。4月上旬开始产卵,以后每月发生1代,因成虫寿命长,致使世代重叠,10~11月间,第6~7代成虫先后蛰伏越冬。春季1、2代(5、6月)和秋季5、6代(9、10月)为主害代,为害严重,但春节为害重于秋季,盛夏高温季节发生为害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