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名时-抖音百科
[1]杨名时,字宾实,号凝斋,性别:男,1661年1月24日生于江阴东门。[2]康熙三十年(1691年)进士,深得考官李光地器重,从之受经学,造诣益深。[3]1717年授直隶(河北)巡道,革除宿弊,有政绩。[4]1719年迁贵州布政使。雍正三年(1725年)擢[zhuó]兵部尚书,总督云贵。[5][6]1726年转吏部尚书,仍以总督管巡抚事,乾隆即位,以其诚朴端方,诏赴京,加礼部尚书衔兼国子监祭酒,并兼值上书房南书房,侍皇太子课读。乾隆二年(1737年)病故。[7]赠太子太傅,入贤良祠,赐谥文定。 [8] 杨名时曾任云南巡抚。康熙三十年(1691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入值南书房。历任顺天学政、翰林院侍讲、直隶巡道、贵州布政使等。五十九年(1720年),擢升云南巡抚。时值清廷用兵西藏,满兵驻扎昆明,杨名时营建馆舍,设宴犒军,并对官兵严加约束。为避免军粮长途随运,奏准兵少米多处,折银征解。又奏定黑、白、抱母、按板各井盐规。兴建社仓,将捐输捐纳入社仓备荒。结合云南村寨分布情况,编组保甲。废除丁粮,实施摊丁入亩。整顿银矿,以道员总理诸场,按实征课。雍正三年(1725年),擢升兵部尚书、云贵总督兼云南巡抚,四年(1726年),转任吏部尚书,仍以云贵总督管巡抚事。五年(1727年),因题本误载密谕获罪,去总督职,仍署巡抚。次年正月,云南新任布政使李卫以姑容下属、溺职亏空之名,奏准革去杨名时之职,留滇受审,待查实后另行处理。 [2]此后,杨名时在昆明居行馆7年,专治理学,悉心著作。乾隆继位后,奉诏入京,授礼部尚书兼国子监祭酒,入直南书房。奏准云南各府州县按核实所需款额征收公件银。乾隆二年(1737年),杨名时病故。著有《易义札记》《诗经札记》《四书札记》等,自撰《杨氏全书》36卷。 人物简介
杨名时,字宾实,又字凝斋,江苏江阴人。康熙辛未科进士,到康熙五十九年(1720)擢升云南巡抚,其间浮沉宦海三十年才当上了边省大吏,仕途艰难,这时杨名时已年逾花甲。杨名时生于顺治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即公元1661年1月24日。雍正改元,杨名时很受新帝青睐,首次请安折上便奉有“尔向来居官任任声名甚好,自兹莫移初志,益当勉之”的朱批谕旨,雍正三年(1725)九月,有旨晋兵部尚书,仍管云南巡抚事,十月,升任云贵总督,照旧兼任云南巡抚。四年七月,转吏部尚书,命仍以总督管理巡抚事,杨名时一生事业至此达到了巅峰。当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