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水之战

楚汉时期重要的一场转折性战役
潍水之战是指发生在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齐、楚两军与汉军在潍水(诸城、安丘高密三市交界的峡山水库南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交战,是楚汉时期一场重要的转折性战役,也是历史上利用地利、以少胜多的一场经典战例。其中汉军一方,主要参战武将是韩信、曹参灌婴等;楚军一方有20万兵力,主要参战将领为龙且、周兰、田广等。潍水之战最终以汉军取得大胜而结束。[1][2][3][4]
潍水之战起因于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九月至三年十月,汉军在韩信统率下,击败魏王豹、略定代地、占赵国、降燕王臧荼,从北和西北对楚形成战略包围,可主战场刘邦军屡败形势危急。齐王田广在楚汉相争中立场摇摆,彭城战前附刘邦,战后与项羽媾和,刘邦为从北和东北包围项羽决定对齐出兵。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韩信打败齐国历下守军,直逼临淄,齐王田广败走高密并向楚求救。项羽派龙且率号称二十万军队援救,与齐王军会师后在潍河东岸和韩信汉军对峙。韩信命人做一万多个沙袋堵潍水上游,率半数部队渡河袭龙且后假装战败回逃,龙且中计渡潍水追击。待龙且军队大部分过河,韩信派人挖开沙袋,大水冲下,楚军被分割,大部分士兵无法渡河,韩信反击杀了龙且。此役汉军大胜,潍水东岸楚军因主帅死纷纷溃逃,齐王田广逃走后被汉军俘获。潍水之战扭转楚汉局势,汉军获更大战略优势,掌握主动权,楚军士气衰落,韩信占领三齐之地,迂回到西楚后方形成有利战略包围态势。[5][6]

战役介绍

项羽再无能力灭汉,已经到了完全被动的防御状态;而刘邦则进入全面战略大反攻的时刻。
潍水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