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

中国元末明初政治人物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又号独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1][2],因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赐名广孝,而以此名传世[3]。姚广孝是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高僧、诗人,也是“靖难之役”的策划者之一[1]
姚广孝出身贫寒,十四岁时在妙智庵出家[1][4]。姚广孝先是师从径山寺愚庵智及,进修禅学[5],后又与灵应观道士席应珍结为忘年交。姚广孝精通儒、道乃至兵法等[6],又因喜好诗文,与王宾高启等诗文名家交情深厚[1]
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马皇后去世,诸王奏请选取名僧为马皇后诵经祈福[7]明太祖朱元璋亲选姚广孝住持北平(今北京市)庆寿寺,让其跟从燕王朱棣[8][9]建文帝继位后,欲推行逐次削藩之策,姚广孝鼓动燕王朱棣起兵夺位[2]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起兵前夕,姚广孝计擒北平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10]朱棣率兵发动“靖难之役”后,姚广孝作为军师指挥作战[1]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姚广孝受到朱棣重用,屡获提拔赏赐[11]永乐二年(1404年)四月,姚广孝接受太子少师官职,辅导太子朱高炽、皇长孙朱瞻基[12][13]。之后,姚广孝受命监修《明太祖实录》,又动员两千余人参与[zuǎn]修《永乐大典[14]
永乐十六年(1418年)三月,姚广孝病重,居于庆寿寺[15],明成祖朱棣前来探望。不久后,姚广孝在北平病逝,享年84岁。同年六月二十二日,姚广孝被追赠为推忠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荣国公谥号恭靖,明成祖朱棣亲自为其制神道碑[16][17]洪熙元年(1425年)三月二十七日,姚广孝被加赠为少师,配享成祖庙庭[18]。主要著作有《逃虚集》《逃虚子诗集》《逃虚类稿》。[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