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房(456年-466年10月25日),字孝良,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徐州)人,刘宋宗室大臣,宋孝武帝刘骏第六子,母为何淑仪。大明四年正月庚寅(460年3月5日 ),封为寻阳王,历任淮南宣城二郡太守、南豫州刺史、淮南太守、宣城太守、东扬州刺史、会稽太守。明帝即位,征为抚军将军,领太常。长史孔觊不受命,奉其举兵反。晋安王刘子勋在寻阳称帝,授他以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兵败被囚,贬松滋侯,寻又被杀。[1] 正文
宋明帝刘彧[yù]即位,改督为都督,进号安东将军,太守如故。又征为抚军,领太常。长史孔觊不受命,举兵反,响应晋安王刘子勋。刘子勋在寻阳称帝,进子房号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三吴、晋陵并受命于觊。刘彧派遣卫将军巴陵王休若督诸将吴喜等东讨,战无不捷。上虞令王晏起兵杀觊,囚子房,送还京都。刘彧将刘子房贬为松滋县侯,食邑千户。 司徒建安王休仁以子房兄弟终为祸难,劝刘彧将他们除掉。于是下诏将刘子房废为庶人,并流放。其后将他杀了,时年十一。[2]
(宋书列传第四十 孝武十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