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夏猪

世界上较古老的培育品种之一
巴克夏猪是一种原产于英格兰巴克郡的猪科哺乳动物,是世界上较古老的培育品种之一。它是由英国本地猪与中国华南猪、罗马猪等杂交后,经长期选育而成。现代版的巴克夏猪育种在传统选种方法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基因技术手段,并改进其生长速度、瘦肉率和繁殖性能。巴克夏猪以其优质的肉质特性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是中国引入的优秀外来猪种之一。其中文名是由它的英文名(Berkshire)音译而来。

物种简介

巴克夏猪是英国古老的培育猪种之一,迄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和200余年的纯繁纪录。由于该猪育成于英国巴克夏郡(Berkshire)的Faringdon和Wantage地区(如今已划归牛津郡),故以其郡名命名。巴克夏猪在中国旧版的书刊中(由于语种不同)曾被译为巴克县猪、中黑猪、盘克夏猪、盘克县猪,皆同种异名。巴克夏猪的祖先可追溯到东汉末年和两晋时代,曾有中国的远洋商业龙舟将中国华南猪运至古罗马帝国。宋朝文人周去非著《岭外代答》中所云“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拖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豕酿酒其中”是一佐证。在古罗马时代,中国的华南猪与罗马本地猪杂交形成了古罗马(现在的意大利)的著名猪种拿破利坦猪,而拿破利坦猪对诸多欧洲猪种包括巴克夏猪有过种源贡献。此外,英国于300年前直接从中国和泰国引进早熟肥美的华南猪和泰国猪,与巴克夏郡本地晚熟粗糙的红毛猪和花毛猪及其拿破利坦猪后裔杂交选育出了体大早熟肥美的巴克夏猪,体重曾突破1000磅(1磅=0.4536千克)纪录。由于巴克夏猪肉质优良,盛产雪花瘦肉,早在1800年就开始向日本出口,日本人称之黑豚(kurobuta)。1830—1860年间巴克夏猪已形成稳定的遗传特点,以黑毛六白作为品种外貌标示之一,并于1884年在原产地成立品种登记协会。19世纪巴克夏猪开始风靡世界。巴克夏猪从英国引入美国始于1823年,巴克夏猪在美国的登陆为以后杜洛克猪波中猪的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种源基础。由于巴克夏猪属英国皇家畜种精品,故有其种猪饲养于英格兰的Windsor Castle城堡之中。曾有杰出巴克夏公猪以Windsor Castle命名,于1841年出口而引入到美国。美国于1875年在伊利诺州的Springfield成立了美国巴克夏猪协会(American Berkshire Association,现在设在印第安那州的WestLafayette),该协会是美国也是全世界第1个猪育种协会,该协会的第1头有纪录巴克夏种公猪是大不列颠维多利亚女王亲手培育的AceofSpades号。在其后的一百年间巴克夏猪成为美洲的台柱品种之一。与此同时,巴克夏猪也向欧亚大陆扩展,深入俄罗斯和中国的广袤农区而成为世界品牌。20世纪中叶,巴克夏猪在世界猪种格局中的主角地位逐渐被四大金刚(杜洛克猪、大白猪、长白猪汉普夏猪)取代。其主要原因是巴克夏猪太肥,不能适应猪肉趋瘦的国际市场潮流。然而,巴克夏猪并未退出历史舞台,它以低调的小规模群体生产着富有阶层餐桌上的雪花肉。日本产地和牛雪花肉的质量优势使和牛能独立于世界肉牛品种之林,尽管其生产成本高于其他品种。同理,巴克夏猪的前肩雪花肉优势使其在世界养猪生产中依然占有一席之地。如今,就国际极品猪肉市场的品种格局而言,巴克夏猪领衔于东亚、巴杜(巴克夏猪杜洛克猪杂种1代)领衔于美洲、Iberica猪领衔于欧洲的大局已定(当然,前提是中国地方猪种肉品还未批量打进国际市场)。随着富有阶层对极品猪肉消费量的增加,巴克夏猪在低迷了半个世纪后大有东山再起之势。时下美国生产巴克夏猪的厂家已达512家,与西班牙Iberica猪和中国的本地黑猪遥相呼应,极品黑猪肉的国际市场山雨欲来风满楼。巴克夏猪正在东山再起,美国已有专养巴克夏猪的原种场引领新潮。

中国发展史

早在光绪年间已有巴克夏猪输入中国,以后逐渐成为主要进口猪种,几乎遍及全国。巴克夏猪在20世纪上半叶对中国猪的品种格局有过重大影响。巴克夏猪、大白猪、民猪的杂种后代在黑龙江省形成了哈白猪;巴克夏猪、民猪的杂种后代在吉林省形成了吉林黑猪;巴克夏猪、民猪的杂种后代在辽宁省形成了新金猪;巴克夏猪、克米洛夫猪、民猪的杂种后代在东北地区形成了东北花猪;巴克夏猪、民猪的杂种后代在内蒙古形成了金宝屯猪,巴克夏猪、定县猪、马身猪的杂种后代在内蒙古形成了内蒙黑猪,巴克夏猪、民猪的杂种后代在内蒙古形成了乌来哈达猪;巴克夏猪、大白猪、中白猪和新疆本地猪的杂种后代在新疆形成了新疆黑猪;巴克夏猪、大白猪、中白猪、定县猪、高加索猪和北京本地猪的杂种后代在北京市形成了北京黑猪;巴克夏猪、涿县本地猪的杂种后代在河北省形成了涿县猪,巴克夏猪、昌黎县本地猪的杂种后代在河北省形成了昌黎猪,巴克夏猪、内江猪天津本地猪的杂种后代在河北省形成了汉沽黑猪;巴克夏猪、大白猪、江汉黑猪的杂种后代在陕西省形成了汉中白猪;巴克夏猪、内江猪、马身猪的杂种后代在山西省形成了山西黑猪;巴克夏猪、大白猪、八眉猪的杂种后代在宁夏形成了宁夏黑猪;巴克夏猪、大白猪、八眉猪的杂种后代在甘肃省形成了甘肃黑猪;巴克夏猪、大白猪、文昌猪的杂种后代在河南省形成了泛农花猪;巴克夏猪、长白猪、内江猪和淮猪的杂种后代在安徽省形成了皖北猪;巴克夏猪、新金猪、烟台本地猪的杂种后代在山东省形成了烟台黑猪,巴克夏猪、约克夏猪、沂蒙地区本地猪的杂种后代在山东省形成了沂蒙黑猪,巴克夏猪、日照地区本地猪的杂种后代在山东省形成了五莲黑猪;巴克夏猪、约克夏猪、福州本地猪的杂种后代在福建形成了福州黑猪,巴克夏猪、波中猪、中白猪、宁乡猪、福建本地猪的杂种后代在福建省形成了平潭黑猪。上述猪种在20世纪特别是在1949—1978年间引领着农村养猪普及版的潮流,在提高养猪业生产效率方面立下历史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