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

原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
孔祥熙(1880年—1967年),字庸之,号子渊,山西太谷人,是孔子75代裔孙。曾任国民政府委员、中央银行行长等职务。[1][2][4]
孔祥熙出生于太谷程家庄孔家,爷爷孔庆麟是被誉为“多财善贾”的金融领袖;父亲孔繁慈前清贡生[1][2]孔祥熙早年入读华美公学,毕业后入读通州潞河学院。[1][2]1901年,他赴美后留学美国。[2][5]1906年,他毕业于俄伯林大学;后又考入耶鲁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回国后,孔祥熙在山西创办山西俄伯林大学,自任校长兼教授。辛亥革命时,他被举荐为太谷县民政长及新军统制;民国成立后,他曾任晋督阎锡山顾问。[1][2]1919年山西大荒,孔祥熙组织华洋义账会进行募捐赈灾;1922年,孔祥熙任鲁案善后委员会顾问。1924年,他受孙中山之召到广东任财政厅长。[1][2]次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孔祥熙是遗嘱签证人之一。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孔祥熙随军。国民政府移到武汉后,他被任为实业部部长,因和宁汉政府不和辞职返乡。[2][4]1927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孔祥熙就任工商部部长。第二年,四中全会后,孔祥熙被推举为国民政府委员。1929年,孔祥熙被选为国民党三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次年,农矿工商两部合并为实业部,孔祥熙任实业部部长。[2][3]1931年6月,被任为国府委员;同年12月蒋介石下野,孔祥熙也辞职,后又被任为国府委员。次年正月,孔祥熙被任为外交委员会委员,不久又被派为考察各国实业特使。孔祥熙回国后,继宋子文中央银行总裁;不久,孔祥熙任财政部长及行政院副院长之职。[2][3]1935年11月,他当选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945年5月,孔祥熙辞去行政院副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四联总处副主席、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职务。1947年秋,孔祥熙赴美治病。1967年8月16日,孔祥熙因心脏病在纽约去世,终年八十七岁。[1][2][3]
孔祥熙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主要政绩有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建设中国银行体系,加大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等。孔祥熙的经济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制度的现代化,同时对中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影响与推动作用。孔祥熙的经济思想是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6][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