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

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大都会之一
1
2
晋阳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大都会之一,[1]故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古城营村、东城角村、南城角村、南北瓦窑村罗城村以及附近区域一带。[2]始建年代不详,最早出现在史书中的年代是公元前497年,[3]先后作为赵国都城、秦太原郡治、汉初代国都、汉并州治、曹魏并州治、西晋太原国都、前秦都城、北魏并州治、北魏末期实际行政中心东魏下都和实际行政中心、北齐别都和实际行政中心、隋太原郡治、唐初并州治、武周北都、唐北京、前晋都城、后唐西京和北京、后晋北京、后汉北京北汉都城。[4]
公元979年,北汉统治者向北宋太宗投降,[5]晋阳被北宋占领,[6]宋太宗以“盛则后服,衰则先叛”将晋阳火烧水淹,[7]彻底摧毁。三年后在晋阳以北的唐明镇重建太原城。明朝时,在晋阳城故址西南部建立太原县(今晋源区晋源街道)。[8]

历史沿革

春秋末,晋国大卿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太原盆地北端晋水北岸,悬瓮山东侧修筑晋阳城,周六里。以后迭为太原郡、并州治所。西晋扩建。北齐汾水东岸增筑新城,旋在旧城增设龙山县。隋以龙山为晋阳,晋阳为太原五代北汉都城。历经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于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毁于战火。
晋阳古城东西长约4500米,方位为北偏东18°,面积约28平方公里。1962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晋阳古城遗址发现数段城墙和三座小城遗址。还发现建筑基础、砖瓦、琉璃构件和石刻造像。在古城附近发现有一些重要的古墓葬。在城址的西部地区还发现有天龙山石窟蒙山大佛、童子寺等六朝、隋唐时期的石窟遗存。在古城营村内还保存有创建于隋唐、明代重修的惠明寺塔和金代创建、明清重修的九龙庙等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