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于南京市龙潭镇发生在直系军阀孙传芳与北伐军之间的一场战役。战役中,孙传芳部队被毙二万余人,被俘者约三万余人,孙传芳的武装力量几乎全部覆灭。[1]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宁汉分裂。蒋介石挥师北伐,但因受武汉政权唐生智率军东征讨伐,北伐军在徐州遭遇失败,南京长江以北地区被北洋军队孙传芳、张宗昌占领,蒋介石被迫于8月12日宣布下野。南京政权的局面逐步由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等军人维持。8月24日夜,孙传芳集合11个师又5个旅的兵力,在南京与镇江的江面上实行强渡,并以龙潭为主渡点。25日,孙传芳的主力大军在大河口、划子口渡江,占领乌龙山炮台、青龙山、黄龙山及南京城郊尧化门外的龙潭车站。白崇禧命令卫立煌向龙潭反攻,又亲临镇江指挥。卫立煌奉令率部赶往龙潭,于26日晨将孙传芳部队逐出龙潭车站,但孙传芳部仍据守江边,掩护大军继续在镇江金山、焦山等地 乘船渡江,向国民革命军进行反攻。8月28日晚,孙传芳到龙潭中国水泥厂坐镇指挥,再次发动进攻,龙潭再度失守。东线的第一军第二、第十四两师向后撤退。29日,李宗仁命令第七军与第十九军再度向栖霞山进攻,同时以军委会名义致电白崇禧,约定30日东西两方同时向龙潭反攻。第七军三个师、十九军陶均师,统归夏威指挥,自栖霞山向东进攻,沿铁路及江边前进,目标为龙潭镇及青龙山、黄龙山的敌军阵地。白崇禧指挥东线的第一军第一、第三、第二十一等师向西攻击。三路部队会攻龙潭。对孙传芳形成包围,何应钦指挥第一军的第二、第二十二、第十四师的一部,自东阳镇向龙潭进发。孙传芳已渡江的部队和栖霞山的部队共约约六万余人,依据龙潭以西的黄龙山,以南的青龙山、虎头山,和东西的大石山、雷台山等险隘,凭险据守。北伐军于30日晨发动拂晓反攻,31日下午,白崇禧率刘峙、卫立煌两师占领龙潭士敏土厂,与何应钦会师,孙传芳部三面被围后投降。[1] 龙潭之役意义重大,是北伐革命后最大的一场战役,北伐战争的格局也就此改写。[1]
名称简介
龙潭战役是孙传芳与北伐军之间进行的一场著名战役,也是北伐战争中最激烈、最具决定性的一场战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龙潭战役奠定了国民政府的基业,也决定了显赫一时的五省联帅孙传芳从此一蹶不振,变成光杆司令的转折点。不少国民党元老对此役印象犹深,于右任老先生曾写一联:东南一战无余敌,党国千年重此辞。谭延恺亦有联相赠此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