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景崇

晚清时期官员
唐景崇(1844年~1914年),晚清官员。字春卿。广西灌阳人,唐景崧胞弟。清贫好学。同治十年(1871年)进士,授编修,由侍读四迁至内阁学士[1][2]

人物介绍

1895年主持会试,历官兵部传郎、礼部侍郎、左都御使、浙江学政。1900年丁母忧回籍。义和团事起,命督办广西团练。次年团练局并入保甲局,交差回京。1903年任工部侍郎,江苏学政。1906年回京供职。适两广总督岑春煊上折请迁省会到南宁,唐上疏反对。清廷从议,省会仍在桂林,将广西提督移驻南宁,以重边防。旋调吏部侍郎,充筵讲官。1910年升学部尚书。次年改为内阁学务大臣,兼弼德院顾问大臣。辛亥革命后称病引退。1914年(中华民国三年)任袁世凯参政院参议,11月病死。生平喜治史,对《新唐书》纠谬补注,未付梓。

人物生平

唐景崇(1844—1914)字春卿。灌阳人。清同治六年(1867)举人,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由侍读四迁至内阁学士光绪二十年(1894)授广东乡试正考官,次年任会试考官,二十三年升礼部右侍郎。二十六年丁母忧回籍,正值广西游勇、会党起事,奉命督办广西团练,在桂林主持成立省团练总局。服阕回京,二十八年转工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旋任浙江学政,后授江苏学政,主持扩充江苏南菁高等学堂,并增招生员,以广育人才。三十二年罢学政,回任工部左侍郎。适两广总督岑春煊上折请将广西省城由桂林迁至南宁,遂上疏反对。清廷从其议,省会仍在桂林,广西提督移驻南宁,以重边防。转任吏部右侍郎,充经筵官,科举制度废除后任留学生廷试阅卷大臣,推动新学与旧学、中学与西学的结合。三十四年升左侍郎。宣统元年(1909)联合桂籍京官上奏反对两广总督袁树勋将粤盐销售包给赌商,致使盐价高涨、两广民众受害,袁某被迫辞职,事遂息。二年升学部尚书,奏颁全国教育统计图表,以显优绌,勉励后进省份急起直追;厘定各等农业、商船学堂学制,并定各等实业学堂一律以英文为必修科,高等实业学堂之实业科采用英文课本。三年署禁烟大臣。清廷诏设内阁,授学务大臣,为13名大臣中仅有的4名汉族大臣之一,兼弼德院顾问大臣。奏停各学堂实官奖励,定毕业名称;慎择教科书,改定小学课程,颁布识字课本;检定全国两等(初等、高等)小学教员及优秀教师章程等。辛亥武昌起义后称病引退3年。1914年袁世凯授参政院参政,复聘为清史馆《德宗实录》、《宣统政纪》副总裁,均不就。著有《新唐书注》、《新唐书刊误》及《经筵讲义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