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营市

位于韩国庆尚南道西南部的城市
统营市(朝鲜语:통영시/统营市 Tongyeong-si)是大韩民国庆尚南道南部的市,[1]该市占庆尚南道总面积的2%。市民居住地为6.48平方公里,农业面积为54.4平方公里,绿地为157.69平方公里,其他15.8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统营市在1900年以前称镇南郡。1914年改名为统营郡,1995年分为忠武市和统营郡,1996年根据韩国城市、农村复合型设立的有关法律,把忠武市和统营郡合并称为统营市。统营地区自旧石器时代开始就有人类活动,在其西南部的欲知岛和烟台岛上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贝冢。在三国时代,包括统营在内的固城地区属于弁韩十二国之一的古资弥冻国范围,而现在的统营区域则更多的承担了连接巨济和固城地区的枢纽作用。到了公元1世纪时,弁韩发展为伽[],此时固城半岛一带是小伽倻的中心地带,后来又属于浦上八国的古自国。在市内东北部的光道面发现有公元5世纪末到6世纪初建造的小伽倻墓葬群。进入南北国时代,固城地区作为统一新罗的一部分,先是被称为古自郡,后又在景德王年间被改称固城郡,此时统营隶属固城九州下的康州。到了高丽时代,统营属山南道固州刺史,到了高丽成宗时归入巨济县。忠烈王时期统营又曾被并入南海县,但不久又被分离。现在的统营地域大致被固城巨济南海三县分管,据《高丽史》记载,南海和巨济县在元宗12年、恭愍王7年被早期倭寇侵占过。进入朝鲜时代,在壬辰之乱之前,统营所在的头龙浦地区仍然是一个荒芜的小型港口区域。在壬辰之乱时,统营区域成为了战争前线。宣祖25年(1592年),李舜臣率领的朝鲜海军在闲山岛附近击败日本丰臣政权的海军,这成为了万历朝鲜战争中重要的一战,被称为闲山岛大捷。宣祖36年,三道水军统制使在此设立统制营,直至高宗32年(1895年)废止。未来的统营市之名正是取自统制营之名称。统制营之驻军地正位于头龙浦,后在1617年改属固城县,头龙浦也改称春元面。为了加强南海岸的防御,朝鲜王朝在当地修筑了一个长约四公里的,禁止随意出入的海军军事要塞,统营也成为朝鲜时代的重要军事城市。朝鲜时代修筑的十大路中就有一条连接统营到汉城府的大路,被称为统营别路。高宗37年,原统制营所在地与原固城县的一部分和原巨济县的加佐岛、闲山岛组成新的镇南郡,在9年后又改称龙南郡。日韩并合的后1914年,龙南郡和巨济郡合并,形成新的统营郡,春元面也被更名为统营面。1931年统营面升格为统营邑。1932年,为了缩短闲丽水道(连结统营和丽水的一条航线)通行时间的统营运河及其海底隧道竣工。朝鲜战争中,统营邑在釜山环形防御圈战役中被朝鲜人民军于1950年8月17日清晨占领,但在当日晚些时候韩国国军发动反击,在次日夺回统营邑。整个战斗过程中有800余名平民丧生。朝鲜战争后,韩国采取了对战后区域重点重建的政策,统营作为受损轻微的地区,并没有制定相关的城市发展计划。1953年,巨济岛及周围部分被划离统营郡,形成新的巨济郡(今巨济市)。1955年9月1日,统营邑从统营郡分离,被升格为忠武市。1958年2月,韩国内务部依据414号法令,对统营郡和忠武市的部分区域进行了城市规划,开始对港口区域进行填海造陆,这是第一次对统营区域实施城市规划法案。1962年开始,第一次韩国经济开发五年计划的实施促进了当地的都市规划进程,1969年1月,当地的第一份完整城市规划《忠武市城市总体规划》开始实施。1995年1月1日,统营郡与忠武市再次合并,形成新的都农复合市统营市。

经济

主要农作物是大米、柚子、KIWI以及各种花卉。花卉以[qiáng]微、百合为主;从事渔业的人口为7190户、29991人,捕捞的水产品以鲲鱼、章鱼、海蛎子为主。水产量约占庆尚南道生产量的37%;工业制造业156个,产品种类主要有水产品加工、造船等,世界闻名的造船厂大宗造船厂、三星造船厂就设在该市的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