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街道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下辖街道
海沧街道地处厦门岛西部,海沧区南部,九龙江出海口北岸;东以厦门西港与厦门岛隔海相望,东南、南,西北毗邻东孚街道,北隔蔡尖尾山与新阳街道为邻,东北隔厦门港集美区相望。海沧街道是历史悠久的滨海渔村,著名历史人物颜思齐、吴本(吴真人)的故乡,青礁慈济宫名扬海内外。[1]

建制沿革

唐代始为海滨聚落,三面环海,称海口,辖内有溪名沧江,宋属州府龙溪县永宁乡新恩里一都、二都、三都。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置海澄县,辖之。
海澄县,古旧县名。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析龙溪县之靖海馆及漳浦县部分地置,治今福建省龙海东南海澄镇,属漳州府。清仍属漳州府。1960年再与龙溪县合并,改名龙海县,以两县各取一字得名。
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泉州刺史,至947年,南唐并吞闽国海沧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海沧为其治地,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大同场为其辖地。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漳州)。963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节度使同安县属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龙溪县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入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北宋时和新垵地改属漳州。元属漳州路。明属漳州府洪武二十五年(西元1392年),福建按察分司置宁武道、延汀道、漳泉道三道,泉州府属漳泉道,漳泉道管辖泉州、莆田、漳州。洪武二十九年(西元1396年),福建按察分司调整合并为建宁道、福宁道二道,泉州府属福宁道,福宁道管辖福州宁德、泉州、莆田漳州明朝嘉靖年间分别隶属兴泉道和汀漳道清代开始,恢复隶属福建兴泉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