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

五代十国南方割据政权
吴越(公元923年—公元978年),又称义忠国, 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由钱镠建立,定都杭州。吴越国历三代五王,持续时间从公元923年到公元978年,立国55年。[1]
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朱全忠[a]建立后梁,封钱[liú]为吴越王,兼任淮南节度使龙德三年(公元923年),钱镠被册封为吴越国王,正式建立吴越国。钱镠在位期间,修铸捍海石塘,又置“撩水军”四部,主管水利事业,专管治河筑堤,发展了太湖一带的圩田,使境内农业生产获得发展。[1][2][3][4]长兴三年(公元932年),钱镠去世后,第五子钱元[guàn]即位,他先后被后唐册封为吴王、吴越王。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四月,钱元瓘恢复建国,并在境内实行大赦,册立他的儿子钱弘僔为世子。[5][1]天福六年(公元941年)钱元瓘去世,其子钱弘佐即位,[6]他在位期间,对内礼贤下士,对外救援闽国,保障了南部边境安宁。钱弘去世后,先后由弟弟钱弘倧钱弘俶即位。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北宋南唐后,钱弘俶入朝表贺,高僧延寿劝钱弘俶“纳土归宋”,天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五月,钱弘俶前往开封,纳土归宋,吴越国亡。[1][7]
吴越国强盛时辖地为一军十三州,约为现今浙江省全境、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市)、上海市福建省东北部(福州市)一带;[8][9]吴越致力于发展生产,人口稳定增长,到天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纳图归宋时,达550684户。[7]吴越在官制、法律、基本沿用唐朝的制度,因为奉中原为正朔,军制方面未设禁军。[10]外交上,吴越国君遵循钱镠“凡中国之君虽易姓宜善事之”的立国方针,[11]先后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中原王朝为正朔;与吴、南唐、闽等国以和为主,[1]因海上交通的便利,与契丹日本高丽国都有往来。[12][13]吴越经济、文化、科技繁荣,经济上,保境安民的国策促进了国内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海外贸易也发达,与日本、高丽、大食等国均有贸易往来;[14][15]文化上,文学、艺术、宗教等均有发展,尤其佛教发展迅速,佛学以禅宗天台宗和律宗为主,大量印刷佛经、兴建佛寺、佛塔;科技上,天文、建筑发展在当时中国处于领先地位,吴越王钱元瓘墓顶的星图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星图;喻皓所著的《木经》是对当时建筑技术的理论总结,丰富了中国建筑学的内容。[16][17][18]

国号

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唐昭宗钱镠越王。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钱镠上表朝廷求封吴越王,朝廷未批准,后朱全忠[a]替他说话,朝廷封钱镠为吴王。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朱全忠篡唐称帝,建立后梁,并封钱镠为吴越王,龙德三年(公元923年),后梁帝朱镇册封钱镠为吴越国王,二月二十二日,钱镠正式建立吴越国。[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