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逵

明朝户部尚书
师逵(1365-1427年),字九达,明初大臣,官至户部尚书,平阴县东阿镇南市村人。[1]
师逵早年丧父,孝顺母亲,曾为母亲寻找藤花菜,遇到老虎,但因呼天而得以幸免。[2]洪武年间,师逵曾随御史出巡,被弹劾逮捕,但因容貌伟岸而被明太祖朱元璋释放。后来,他历任监察御史陕西按察使等职,因母亲去世丁忧而离任回家守孝,[2]师逵守孝期三年不近酒肉,以孝闻名乡里。明成祖即位后,师逵被召为兵部侍郎,后改任吏部侍郎[1]永乐四年朝廷下诏营建北京宫殿,师逵被派往湖广采木,率十万人众入山,辟道路召商贾,军役得贸易。[3]在湖广主持采木工作期间师逵因行事苛刻被周干弹劾,但因他颇受明成祖倚重而没有受到追究。[1]永乐八年,明成祖朱棣北征,师逵受任总督粮饷[1]师逵在吏部辅佐蹇义长达二十年。明仁宗即位后,师逵与赵羾、古朴改在南京授官,晋升为南京户部尚书,兼管吏部。宣德二年,师逵在任内去世。[2]
师逵为官清廉,有八个孩子,却在死后无以自养。明成祖曾对左右的人称赞:“六部的大臣,只有师逵不贪。”[1]

人物介绍

幼年聪敏,8岁读书,日记千言。20岁入太学,从御史辽东视察,因刚直不阿,触犯上司,被诬陷,逮至京城。明太祖见其长相非凡,问明真相,[zhuó]为御史。后任陕西按察使,到任一月内,即将千余积案审理完毕。成祖即位,升兵部侍郎仁宗即位,升户部尚书。居官40余年,为政清廉,家无积蓄。宣宗常与群臣议论:“大臣持廉守正者,唯逵一人。”宣德二年(1427),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