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纱石亦作“澣纱石”。石名。在苎萝山下,浣纱溪畔,相传 西施 在其上浣纱,故名。 历史记载
1、在苎萝山下,浣纱溪畔,相传为当年西施浣纱之处。系一巨大方石,古朴苍褐。上镌“浣纱”二字。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手笔。南北朝刘宋孔灵符《会稽记》云:诸暨苎萝山,有西浣纱石。《舆地志》、《十道志》、《嘉泰会稽志》亦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苎萝山卖薪女,曰西施。山下有西施浣纱石”。历代文人学士喜作 歌骊之行,唐大诗人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云:“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浣纱石现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名胜辞典》列有条目。1964年原《人民日报》社社长范长江,游览苎萝后时,写有“浣纱石上留踪迹,越女英名传四方”长律一首。如今在浣纱石上方,重修 了古色古香的浣纱亭,又修建了游步道和栈桥,还有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写的“西施浣纱处”摩崖。 2、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句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句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句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诸暨城关南部的苎萝山,是绝代佳人西施的故里。浣纱石是苎萝山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