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抽搐

新生儿抽搐
新生儿抽搐又叫抽筋、抽风、惊风,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多为脑部器质性损害,常见于缺血缺氧性脑病、产伤、颅内出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发育畸形、先天代谢异常等。尤多见于早产儿,生后3天内及1~2周为发病的高峰。表现为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的肌肉强直、阵挛性抽动,并引起关节运动,多为全身、对称性。常伴有意识障碍。新生儿抽搐的病因治疗比抗痉治疗更重要,长期预后与病因关系密切。[1]

病因

  • 新生儿抽搐的原因可能是缺氧缺血性脑病导致,脑膜炎脑炎脑脓肿败血症破伤风等,以化脓性脑膜炎和败血症也会出现抽搐的症状。药物过量或中毒也会造成抽搐。此现象也可能是家族性良性抽搐。
  • 1.颅内疾病
  • 缺氧缺血性脑病,抽搐多见于生后24小时内;缺氧性及产伤性颅内出血,抽搐厥多见于生后2—3天;脑梗塞:多为大脑中动脉梗塞,抽搐多见于生后1—4天。
  • 2.感染
  • 多见于脑膜炎、脑炎、脑脓肿、败血症、破伤风等,以化脓性脑膜炎和败血症为多。宫内感染的宝宝,抽搐见于生后3天内,生后感染的则多见于出生后1周后。新生儿高热抽搐罕见。
  • 3.代谢异常
  • 低血糖,多发生于生后3天内;低钙血症,包括抽搐发生于生后1—3天的早发型及生后1—2周的迟发型;低镁血症,常与迟发型低钙血症并存;高钙或低钠血症;维生素B6缺乏症:抽搐见于生后新生儿抽搐的表现数小时到2周,镇静剂无效;胆红素脑病;氨基酸代谢异常:枫糖尿症、苯丙酮尿症、高甘氨酸血症等。
  • 4.药物
  • 药物过量或中毒:如兴奋剂氨茶碱、有机磷等。撤药综合征:孕母用麻醉药,苯巴比妥类药物,能透过胎盘进入胎儿,分娩后药物供应突然中断,常于生后6小时内发生抽搐,24~48小时恢复正常。
  • 5.先天性中枢性神经系统畸形
  • 脑积水、脑发育不全、小头畸形等。
  • 6.家族性良性抽搐
  • 自限性疾病,抽搐发生于生后3天以内,发作频繁但一般情况良好,87%于数周至数月后自愈,13%发展为癫痫。
  • 7.其他
  • 包括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高血压脑病等,或原因不明。

流行病学

多见于早产儿,生后3天内及1~2周为发病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