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拯

清代词人
王拯(1815-1876年),原名锡振,字定甫,号少鹤,别署忏甫、忏庵、龙壁山人,广西马平人。他是清朝诗人、书画家、官员、学者,也是“桐城派”在广西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岭西五大家”之一。王拯兼善诗词、书画,著有《龙壁山诗文集》、《茂陵秋雨词》、《归方评点史记合笔》等作品。

生平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充军机章京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王拯随大学士赛尚阿到广西督师,条奏《团练十则》。咸丰年间,升任大理寺少卿。同治三年(1864年),迁太常寺卿,署左副御史[zhuó]通政使。曾多次上疏议政,以直言见忌,被降职,告老还乡,主讲于桂林榕湖经舍、秀峰讲舍。王拯为桐城派古文广西五家之一,兼善诗词、书画。著有《龙壁山诗文集》、《茂陵秋雨词》、《归方评点史记合笔》等。

作品

王拯自幼好为诗,初仿王维李白,后喜韩愈孟郊欧阳修。晚年颇推重宗尚宋诗的同时诗人莫友芝郑珍等,论诗主张“本之性情而可达政事”(《林颖叔方伯诗序》)。他不喜袁枚赵翼,认为“适以导人食色之性”(《陈心芗诗序》)。他论学术,反对乾嘉汉学,认为“所谈既不以行于身,为文至不能通其意”(《大学格物解》附记)。这些都表现了较明显的理学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