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42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之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二团主体垦区位于天山北麓、准葛尔盆地南缘、沙湾县境内、乌伊公路194公里至208公里段以北,与北疆铁路乌奎高速公路相邻,安下公路和沙钟线、古新线通团公路贯穿全团。[1][2]

地理环境

周边分别与沙湾县安集海乡、大泉乡、144团、122团、141团和农七师奎屯市接壤,属玛纳斯河流域巴音沟河安集海灌区,海拔高度371-520米。另在浅山区或山区还分布着一个农业营(三个连队)、一个煤矿和冬夏牧场,山区连队、煤矿与沙湾县元兴宫乡、博尔通古乡交错为邻。土地规划总面积105.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5.6万亩,园林面积2.53万亩,草场面积15万亩。一四二团是一个集农、林、牧、副、工、交、建、商综合经营,文化、教育、卫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大型国营农场。2005年底全团总人口33910人,有13个民族,从业人员11618人,职工6081人,其中各级管理人员761人,基层党委(总支)15个,党支部77个,共有党员2716人,有营级行政单位24个,农牧连队38个,团附属企业13个,涉及粮棉油加工、酿酒、采煤、织布、农机具制造、交通运输、建筑安装、水利工程等行业。驻团行政事业单位12个。教育卫生有完全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1所,职工医院1所。一四二团场其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九军二十六师七十六团,组建于1949年12月,1956年起大面积开发建设。经过军垦两代人50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昔日的戈壁荒滩,如今已变成良田纵横、林带成网的现代化国营农场。团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市场繁荣,职工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团部所在地新安镇高楼林立,街面整齐,道路宽阔,交通方便,通讯便捷。经济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团场小城镇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军垦小城镇已初步形成。新安镇被纳入兵团“十五”计划重点建设的38个小城镇之列,2004年又被兵团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持建设的20个小城镇之一,一个现代化的军垦农场正在日益崛起。一四二团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142团(新安镇)农产品基本情况一四二团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光热资源充足,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均日照时数为2855.9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6.8%,年平均气温为6.7℃,≥0℃的活动积温为3992.4℃,≥10℃的活动积温为3529.6℃,年平均无霜期170天左右。特定的气候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已种植的作物有:粮食作物有小麦(冬、春麦)、玉米、豆类、水稻、高粱、大麦荞麦糜谷等;经济作物有棉花、甜菜线辣椒、酱用番茄、啤酒花打瓜、麻类、甜叶菊等;油料作物有葵花、油菜、红花、花生、芝麻、胡麻等;瓜果蔬菜作物品种较多,瓜果类有西瓜、甜瓜哈密瓜、菜用瓜、苹果葡萄(鲜食、酿酒)、桃、李、草莓等,蔬菜类除水生菜外,凡适于温带生长的几乎均有种植,有叶菜类、茎菜类、根菜类和果荚菜类;饲料作物有[xu]、谷草、青贮玉米苏丹草饲用甜菜和饲用瓜等。近几年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线辣椒、酱用番茄、打瓜啤酒花、葵花、花生、苹果、葡萄、蟠桃、草莓、各种蔬菜、苜蓿、青贮玉米、苏丹草等。2003年种植面积15.4万亩,其中:棉花10万亩,总产籽棉2200万公斤;小麦2万亩,总产6230吨;玉米0.6万亩,总产3480吨;种植线辣椒、酱用番茄、大豆、马玲薯、瓜果蔬菜和苜蓿等共计2.8万亩,产品畅销,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增加了职工的收入。

经济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