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谊

南宋刑部侍郎
徐谊(1144~1208),字子宜,一字宏父,温州平阳万全沙冈人。孝宗乾道八年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徽州知府、提举浙西常平茶盐司、吏部员外郎刑部侍郎工部侍郎等职。后因受到排挤,被贬为惠州团练副使。嘉泰二年,重获起用江州知府。开禧三年任建康府知府兼江淮制置使。嘉定元年改任隆兴府知府,死于任上,享年65岁。在学术上,于永嘉学派别学为一家,形成平阳学派。事见《水心集》卷二一《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宋史》、民国《平阳县志》有传。

人物生平

徐谊(一一四四~一二○八),字子宜,一字宏父,平阳(今属浙江)人。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淳熙八年(一一八一),为枢密院编修官(《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四)。十六年,知徽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提举浙西常平茶盐。三年,为吏部员外郎(同上书选举二一之六)。五年,兼知临安府(《咸淳临安志》卷四八)。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因[]韩侂胄,责南安军安置。嘉泰二年(一二○二),起知江州。开禧三年(一二○七)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嘉定元年改知隆兴府,卒,年六十五。徐谊(1144—1208),字子宜,又字宏父,平阳人。南宋乾道八年(1172)进士,授池州教授。历官太常博士太常寺丞。淳熙十三年(1186)丁父忧,十六年服满,任徽州知州,移提举浙西常平守。绍熙二年(1191),入为吏部郎,任左司郎中,不久迁右司郎中。次年八月五日,国子监发解,点检查试卷。五年正月,太上皇孝宗病故,光宗赵惇被皇后李氏挟制,不主持丧礼,朝议纷纷,政局动摇,谊和叶适因同乡蔡必胜促成大臣赵汝愚联络韩侂胄共同拥立光宗之子嘉王赵扩为帝,是为宁宗。七月,因功升任检正中书门下。八月,兼权刑部侍郎。十一月,除工部侍郎兼知临安府。庆元元年(1195),谊因赵汝愚和韩[tuō]胄争权失败,亦于二月二十四日遭放罢。十一月,责授惠州团练副使,南安军安置。三年,朝廷置伪学名籍,谊为“待制以上十三人”第二名。十一月二十五日被送袁州安置,后移婺州嘉泰元年(1201)始听自便。开禧二年(1206),韩侂胄北伐,起用为江州知州。前后坐废十年,以药自鬻,稚儿道长,老母门哭,受祸最为惨重。三年七月,升宝谟阁待制、建康府知府兼江淮制置使,接替叶适病缺,积极守备,并拟追击[háo]州金兵,朝廷恐妨和议,改任隆兴知府。嘉定元年(1208)七月一日卒于任所,年65,赐谥忠文。《宋史》称其“尝与绍兴老将接,于行阵之法,分数奇正,皆有指授,自为图式”。和陆九渊杨简交游密切,学术声名甚著,门下士见称于时者甚众。
孝宗乾道八年(1172),徐谊二十九岁,登进士第。接着便在池州开讲儒家修已治人之学,浙江青年学子背[qiè]襄而来听讲的,络泽不绝。随之被征为太学博士,枢院编修,太常丞等职。太常寺是主管礼乐郊庙社稷的机构,在封建社会里也算是一个重要部门,正职叫卿,丞是副职。在这一段时间,徐谊的主要精力用在研治儒家经典上,成为当时著名的理学家。可异他的著作没有留传下来,现在我们无法探究说的内容。
徐谊是个正直的人,就是在皇帝面前,也多少还能直言几句。宋孝宗亲政时间长,威权日重,臣下只是提心吊胆地奉旨行事,不敢参与已见。针对这种情况,徐谊向孝宗面谏说:“若是刚人主日圣,人臣日愚陛下谁与共功?”光宗登基那年,徐谊被委任为徽州知府,他向皇帝辞行时说:三代圣王有至诚而无权术,至诚不息,则可以达天德矣,愿陛下守而勿失。在当时阿馊馅媚之风盛行的情况下,象徐谊这样的臣僚,也算是不可多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