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君主

清朝的皇帝
清朝君主是指清朝的皇帝,以及清朝前身后金政权的大汗,总共12位。从爱新觉罗·皇太极建立清朝开始有11位皇帝。[1]
清朝十二位君主分别是: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天命大汗);爱新觉罗·皇太极(后金天聪大汗,改国号为清朝后年号崇德皇帝);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嘉庆皇帝);爱新觉罗·旻宁(道光皇帝);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tián]光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皇帝)。[1]
清朝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机构的极端发展时期,清朝君主康熙雍正、乾隆,在国家体制与机构设置上吸收了汉族的传统经验与机构模式并进行调整和改革,造就了康雍乾盛世的出现,并且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达到了顶峰。[2]1912年,清朝以最后一位君主宣统皇帝结束,昭示着在中国存在几千年的封建帝制正式结束。[3][4]

清朝沿革

清朝,又称大清(鞑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州女真,后改为“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女真领袖努尔哈赤称汗,建后金政权。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a]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迁都北京,逐步确立对全国的统治,疆域西至巴尔喀什湖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帕米尔高原,北至戈尔诺阿尔泰、萨彦岭东北到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东到东海,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到南海诸岛,西南到云南、西藏包括拉达克清朝是是当时亚洲东部最强大的封建国家,经济文化有较大发展。清高宗乾隆皇帝末年,政治日渐腐败,阶级矛盾尖锐,不断爆发人民起义。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逐渐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宣统帝退位,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宣告结束。清代从皇太极国号为清起,历太宗、世祖、圣祖、世宗、高宗、仁宗、宣宗、文宗、穆宗、德宗及宣统十一帝,共二百七十六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