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周(1902年[a]-1980年11月6日)[5],贵州兴义人,人称“侄帅[b]”,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6][3]。
何绍周出生于贵州省兴义县泥凼[dàng]乡,早年就读于贵阳南明中学,后因不满父母安排的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到广州后投奔叔父何应钦,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的何绍周被分配至由何应钦担任团长的教导一团担任连长,并参加了第一、第二次东征和攻打惠州的战斗,之后又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七军跟随北伐。1927年,何绍周因蒋介石与何应钦之间的矛盾被排挤,于是在次年赶赴日本军事院校深造,回国后进入国民政府财政部的税警总团担任副总队长兼第一支队司令[7]。1932年起,何绍周先后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武汉会战、浙赣战役等战役。1944年5月,何绍周调任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兼中国远征军总预备队第8军军长,在反法西斯战争滇缅战场指挥了松山战役。何绍周根据之前围攻松山的经验教训,在征得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的同意下,使用爆破战术突破日军主堡核心阵地,9月7日,中国远征军第八军将松山上的日军尽数歼灭。次年1月,何绍周担任云南警备副司令、总司令,并于1948年一手策划了逮捕游行学生的“七·一五事件”[8][9]。1949年11月18日,何绍周离开部队前往香港定居,后因经商不善破产,被迫前往巴西靠橡胶种植园私产收入维持生计,直至20世纪70年代才携妻女移居美国。1980年9月6日,何绍周因高血压发作摔下楼梯,送入医院后病逝[3]。 何绍周先后指挥中国远征军第八军进行了九次进攻松山,首次歼灭日军一个建制联,缴获日军大量机枪、野战炮、掘土机等战利品。松山战役的胜利打破了滇西战役的僵局,龙陵很快被收复,远征军乘胜进攻,相继收复芒市、遮放、畹町。1945年,为表彰第八军成功收复松山,国民党陆军司令何应钦在昆明陆军总司令部代表国民政府,授予何绍周青天白日勋章[10]。抗战胜利后,为达到破坏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目的,何绍周与国民党教育部参事刘英士密谋策划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了“七·一五”惨案,遭到各界人士的谴责[11][1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