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兴祚-抖音百科
刘兴祚[zuò](?-1630年),又名刘爱塔,朝鲜文献称之为刘海,是明末清初的军事人物,出生于辽东开原。他在努尔哈赤尚未称汗建国前就已隶其麾下,后随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并夺取辽东。刘兴祚累升副将,镇守辽南的金、复、盖等州。自天启二年(1622年,天命七年)起,他密谋通明,虽被后金降职闲置,但未遭处死,继续替明朝潜伏后金,输送情报。天启七年(1627年,天聪元年),他参与阿敏征讨朝鲜的丁卯之役,与朝鲜谈判缔盟。崇祯元年(1628年,天聪二年),他以诈死的方式逃到明将毛文龙控制下的皮岛。翌年,他被袁崇焕委任参与管理东江镇,升参将,管副将事。己巳之变爆发时,他在锦州,未随袁崇焕西援京师。后被孙承宗委以防守永平一带的任务。崇祯三年(1630年,天聪四年)正月,他在两灰口遭到后金军攻击,战死沙场,崇祯帝给他提拔三级,赐祭六坛。 人物生平
刘兴祚(?-1630年),后金人称其为刘爱塔,朝鲜文献称之为刘海,辽东开原人。后被“市夷掠去”到建 州女真地区,时为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在建州他以才干出众,且“伶俐善解人意”,深得努尔哈赤器重与赏识,被分到大贝勒代善的正红旗。他参与了后金进攻明朝挺进辽沈之战。以击敌、追逃等功授备御,并迅速高升,直至副将,受命管辖金州、复州、海州、盖州,南四卫之地。成为后金国中声名显赫的汉官。然而后金残酷的民族压迫和奴役,汉人的惨遭蹂躏,深深震动了他未泯的良知,激起强烈的民族大义感,而开始采取对抗行动,“奴欲锄辽人,兴祚多方保全之”。再加上袁可立“一意治师,塞要害,焚盗粮,联络诸岛,收复旅顺”步步为营的战略进逼之势,被后金掠去18年的刘兴祚终于萌生逃出后金,报效国家的坚定信念。从此便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弃金归明之路。他不惧险阻,百折不挠。天启三年(天命八年,1623年),也就是袁可立巡抚登莱的第二年,刘兴祚组织复州民众逃亡,因事泄失败后,面对愈加险恶的形势,仍不退缩、不动摇。据周文郁所记:“辽阳陷,兴祚日抱慷慨,冀得一当以报国。奴欲用火器,兴祚设计沮之;奴欲锄辽人,兴祚多方保全之,……癸亥(1623年)春,祚奉奴令守金、复,随令幕客金姓者潜报登镇沈有容及当事(袁可立),欲其从海渡师,彼为内应”。 他屡次通书于明登莱巡抚袁可立,表示欲脱离虎口,“自拔”归明的心愿。当年七月明登莱巡抚袁可立在向朝廷的奏报中追述了此事的原委:“今二月内,总兵沈有容执有生员金应魁赍[jī]到奴酋(努尔哈赤)伪授世袭总兵驻复州刘兴祚即刘爱塔密禀一纸,内称彼欲反正内应,以报中国,因求臣免死加衔牌。臣念辽阳以纳降 陷城,广宁以叛官诱败,兴祚之言未可凭信。又思因间用间,实兵家妙用,随手于二月二十三日写免死票一纸、加衔扎付一张,付沈总兵转给金应魁先往。沈总兵于三月十三日率兵出海,相机接应,去迄,其后续接塘报皆云爱塔于七月来归也。奴(努尔哈赤)四月间从金州近海尽赶人民退处复州,以王丙之故致奴觉察,将爱塔并李永芳长子械而去,杀其弟刘兴仁暨王丙,阖城屠戮,所未尽者悉赶而东,且并永宁、盖州,俱行赶徙,而四卫已空其三,沿海四百余里之地奴尽弃之而不敢据”。(《明熹宗实录》)《满文老档》中也留下了上述未遂叛变的片断记载,足以印证和补充登莱巡抚袁可立的奏报。“奴多用中国叛将防守四卫,而公(袁可立)纳刘爱塔之降,以开奴携二,一时中国叛将被奴诛夷殆[dài]尽。虏因弃金复诸城,而举四百里丧地复归版图焉。”(明 首辅孔贞运《明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墓志铭》)“叛将刘爱塔遣金应魁来降,大将沈有难色。公(袁可立)授之官谍,谍中佯为怼词,若泄之。后复州王丙泄,爱塔事僇及数将,毁金复不城。” (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