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座

48个星座之一
三角座(Triangulum,发音为/traiˈæŋɡjʊləm/)是一个北天星座,其名字源于拉丁语,意思是“三角形”,指的是星座中最亮的三颗星组成狭长三角形[1]。三角座是古巴比伦人和希腊人熟知的星座,是公元二世纪天文学家克劳狄乌斯·托勒密列出的48个星座之一。天大将军九和天大将军十分别是3.0和4.0视星等的白色恒星,与3.41视星等的黄白色恒星娄宿增六组成三角型。三角座ι是有名的星系,星系内还有三个恒星系统确知存在行星。三角座内包含多个星系,其中最亮且距地球最近的是三角座星系,又名梅西耶33,是本星系群成员。此外,人类发现的第一个类星体3C 48也在三角座范围内。

历史和神话传说

根据古巴比伦星表,三角座与天大将军一共同组成名为“MULAPIN(𒀯𒀳)”(意为“犁”)的星座,这也是公元前一千年左右汇编的规范星表《纲要》(MUL.APIN)中呈现并命名的第一个星座。犁座是《纲要》“恩利尔之路”的第一个星座,位于太阳路径最北端,对应夏至前后45天。星座在二月黎明前的天上首次出现(偕日升),代表美索不达米亚春耕开始的时间。
古希腊人把三角座称为“德尔托顿”(Δελτωτόν),因为星座形状看上去就像大写希腊字母Δ(念“德尔塔”)。经罗马作家音译,再拉丁化为“Deltotum”(“德尔托顿”)。埃拉托斯特尼星座尼罗河三角洲联系起来,罗马作家许癸努斯则将星座与三角形的西西里岛关联,当时西西里岛就因形状人称“特里纳基亚岛”(Trinacria,前面三个字母有三角之意)。罗马人认为,西西里岛守护女神刻瑞斯曾恳求朱庇特把该岛置于天堂,所以又将三角座称为“西西里亚”(Sicilia)。包括喜帕恰斯托勒密在内的古希腊天文学家称星座“Τρίγωνον”(“三角座”),后来罗马化成“Trigonum”(“三角”)。其他名称如“Tricuspis”(“三尖”)和“Triquetrum”(“三角骨”)都源自星座形状。娄宿增六和天大将军九被称为“Al Mīzān‎”,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刻度尺”。中国天文学用天大将军为三角座多颗恒星命名,指神话中的伟大将军,在占星术中代表荣誉。
17世纪德国天体制图师约翰·拜耳将星座称为三分主星和三方世界(Triplicitas and Orbis terrarum tripertitus),分别代表欧洲亚洲和非洲三大区域。为与南天的南三角座区别,星座还曾获名“北三角”(Triangulus Septentrionalis)。1690年,波兰天文学家约翰·赫维留在《赫维留星图》(Firmamentum Sobiescianum)中把三角座ι、胃宿增一和胃宿增二三颗光线黯淡的恒星单独分出,新组成小三角座,原本的星座更名主三角座(Triangulum Majus)。国际天文联会于20世纪20年代确立88个现代星座,三角座便是其一,没有认可赫维留划分的小三角座。